返回第二百四十七章 战时体制 二(第2/3页)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点,当别人在倾国而战时,我大宋远没有将自己的全部力量都投入到双方的对决当中去。”

    陆秀夫喃喃地语道:“陛下此言,臣以为值得商榷。过去朝廷在养兵上的花费,始终巨大。”

    东翻了他一眼:“老师,光将钱花出去了,这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朝廷要将所有的心思、精力全用到战事上。”

    见陆夫子还没有转过弯来,东接着说道:“远的讲,靖康之难中,金人围城前后有两次。如果朝廷当时在金人第一次退走之后,能积极准备,靖康大难还会不会发生而不久之前的北兵南下,朝廷如果又能早有准备,我等还会沦落到海上吗”

    关于靖康之难中的第一次围城,宋人自己都说:“金人既出境,朝廷措置多不急之务,”至于南宋的末期,只能形容为手足无措。

    说当时的朝廷众人在思想上根本没有处于战争状态的认识,冤枉他们了

    宋人林升在诗中又是如何写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当别人已经全力以赴之时,你仍然还在醉生梦死,国又岂能不亡

    宋瑞看了陆君实一眼,淡淡地说道:“陛下,昔日汉武,曾举全国之力与匈奴一战,然其导致天下百姓疲敝。”

    东看了看他,同样淡淡地说道:“汉武帝固然使天下百姓疲敝,但其与五胡乱华,以及金人、元人对中原的入侵所带来的生灵涂炭,文相以为,孰轻孰重”

    兄弟我知道,文帅哥您这是在为咱好,是在规劝咱,怕咱在邪恶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因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评讲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在他老夫子的眼里,汉武帝和秦始皇这个暴君几乎相差无几。

    汉武帝的确有过,别的不讲,他在当时严厉打击商人就很值得商榷,因为无论如何,这种做法导致了帝国商业的一种倒退。至于史书上的其它指责,咱也没必要否认。

    但是,在反击匈奴这件事上,兄弟我却绝对认同汉武帝。作为一个史学家,如果没有五胡乱华、甚至是五代十国在前,司马光这样写都可以理解。而有了比较之后,就完全不应该。

    后世的一些人以汉武帝为例的什么“劳民伤财”、“穷兵黩武”的言论,早就应该休已,因为历史已经设立了反问,可他们却将历史的双项选择题改成了单选题。

    如果一定要加一个选项,咱还是老话,让他们去劝说别人不要来弱肉强食如何

    陆秀夫和文天祥再度相互看了一眼。

    帝国陛下提出来的一些问题、一些的观点,对这两夫子来说,有时候真的很难回答或反驳。但他们很明白一点,这个狡诈的帝国陛下又早就开始玩手脚。因为在帝国新的土地赋税政策中,已经有了战争税。显然,它将是陛下嘴里所谓的战时体制中的政策之一。

    事实上,他们的内心里很难说没有抵触,至少是不对味。因为陛下的“所言”,再加上以前他的“所行”,很有点将来要“穷兵黩武”的倾向。而“穷兵黩武”对帝国士大夫的影响,除了负面还是负面。

    如果不是陛下有言在先,朝廷应设立两种体制,他们会不会再度联起手来给这小子“上课”,你真的不好说。可他们现在都真的很想知道,这个“战时体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陛下,臣愿闻战时体制之详。”这两夫子异口同声地说道。

    东其实也明白,他所谓的战时体制论调,仅仅是一个提示,大宋要完全建立这种制度,还有很多事今后要做。因为在后世战时体制的背后,是政府对治下百姓更强的控制力、以及百姓对国家更高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