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以前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大约是在十三到十四世纪,也就是眼下这个时代。在他的猜测中,这个计数法,最有可能在泉州找到,因为它是帝国第一对外大港,外来商人众多。蒲寿庚不就是阿拉伯商人吗
所以东并没有直接动手,但他忽悠谢枋得和刘鼎孙:“关于课程,算学不可废,朝廷所有的学校都必须开设。朕在泉州时,曾听人说过,那里的番商有一种更简便的计数之法。国学院要派人去查证一下,能为朝廷所用的,就一定要拿过来用。”
咱这个圣旨一下,不怕你们不注意。
“朕授权国学院,制定每个年级所要达到的授业标准,并以此编撰帝国统一的授业课本,同时据此对学子的学业进行考核。但朕请你们注意,朕希望这个考核,以达标为要。”
“不过对县学教材,朕属意四本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后人只要对国学了解点的都知道,过去学童的启蒙教育读物,有著名的“三百千千”,它们又称“启蒙小四书”。
三字经为南宋的王应麟所撰。王应麟在世时间为1223年1296年,虽然他写出三字经的具体年份不明,但考虑到咱们现在的年份也已经是1284年了,故此在这假定他已写出。
百家姓作者不详,但成书于北宋初。
千字文是由更早的、南朝梁武帝时的朝廷才子周兴嗣所编,当时他奉梁武帝之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一千个字编纂成文。这位周大才子一夜而成,但不慎在编文中重复了一个字,因此,这个本来不会有重字的妙文,实际上就用了九百九十九个字。周兴嗣在编纂时,重复了一个“洁”字或“絜”字,古文中这两者为同义异体字。
最妙的就是千家诗,这个所选诗歌为唐、宋之时的名家名著,并且均琅琅上口、易于理解、在后世极为流行的启蒙之作,其整理、编撰的作者就是我们的谢枋得,谢大侠。
东是不是很幸运至少小学课本变简单了。
望着帝国陛下脸上的坏笑,老谢尴尬了啊,他晃了晃脑袋。
刘鼎孙却仍有疑惑地问道:“陛下,举子们太学结业后又如何”
东淡淡地说道:“至于这个,到时朝廷再议。”
陷入兴奋之情的谢枋得和刘鼎孙此时根本不会想到,面对着帝国陛下如此庞大的规划,他们其实都已经落进了小鬼头的套。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