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章 错失(第2/3页)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原则定了下来。

    可制度的惯性、人的固有观念的惰性,导致帝国的文官系统根本还没有领悟东的深意,即使是他们中并不反对陛下举措的人也认为,这都是眼下的权宜之计。

    但文天祥和他们就完全不同。当年他的奏疏表明,宋瑞已经觉察到帝国在体制上的弊端。当然,东也并不认为文天祥的分权,是准备将权力交给武人。在他的看法里,这个文人中“异类”,他要求的还是将权力给予所谓的士大夫。

    但东的卑鄙就在于,他先把宋瑞放到了武人的位置上,而宋瑞是个想做事的人,那么宋瑞还会放弃必要的做事权力吗

    宋瑞根本就不会反对这个“来自于”他当年给朝廷上的奏章中的提议。而且从复国的角度上说,已经有过“外放”经历的他更知道,朝廷必要的放权是必须的。

    此外,他更对朝中的有些人充满不信任,因为他们在帝国危难之时,不仅没有任何的作为,还只会议论、只有掣肘,而这是根本无法实现朝廷复国大业的。

    只是他绝没有想到,陛下的胆子比他还大。通过福建之行海上的对话,他早已了解,小鬼头的“都督府”将要掌控的军力,远大于他在那份奏章中所提。当年在帝国丢掉襄阳之后,他建议朝廷在江南设立四个镇以应付危局,但到了陛下哪里,却变成了两个都督府。你仅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未来的这个“都督”,他的权力有多大。

    东更因为行朝目前最紧要的问题是军事,所以他的动作就多侧重于兵部,在关键性的问题上,也给了宋瑞更多的提示。宋瑞的聪明以及他的杰出的大局观,实际上早已使他了解了陛下在文武两方面的构想。

    刘师勇在陛下离开兵部之后,又去见了文天祥。

    作为帝国兵部硕果仅存的、当年朝廷直属的禁卫武官、军中的宿将,刘师勇非常明白将领在前线临机决断之权的重要。当然,他同样也没有想到,他的“英明睿智”的陛下,竟然敢放权给军中之将到此种地步。

    刘师勇是不可能知道宋瑞奏章内容的,因为当时他还在前线军中为帝国在拼杀,而且也没人会告诉他这样的奏章。但他同样认为陛下的这个“耸人听闻”的提议,有可能来自宋瑞的意见,因为提出此种意见之人,只可能来自军中。

    现在军中的三个大佬中,他没提,并且他认为张世杰也不会提,他知道,“张北佬”实际上在朝中是比较谨慎的,所以,能提出这个建议的,只能是宋瑞。更何况就是在他的眼里,陆秀夫也是一个循规蹈矩之人,而宋瑞的胆子则更大。

    面对着宋瑞,刘老大轻声言道:“文相,陛下所提,实利于军中前线将领应敌,兵部”

    但宋瑞立刻打断了他的话。

    “师勇将军,我等务必要谨记,陛下于兵部的所有举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兵部不得干政。而且他为此特明确了兵部的宗旨和职责,那就是保家卫国。其它的,我等无须多问。”

    刘师勇一凛,他彻底明白了。

    因为宋瑞的言下之意非常明白,虽然他并没有在陛下面前多言语,但在“兵部不得干政”的原则下,在兵部的职责范围内,以哪个“胆子极大”的小皇帝过去所为,他多半还是会授予军中将领应有之军权,但军中的原则和职责就是这个放权的界限。

    “此戒,不仅我等要守,即使是日后,也断不可破。否则,这会有灭顶之灾。”

    宋瑞看了看这位帝国陛下的心腹重将,他的语调不仅“沉”、甚至都略有点冷。

    “末将明白了。”

    刘师勇的脑海中立刻出现了苏刘义当初和他说过的话,他的眼中冒出了精光。

    “陛下他睿智啊。”

    宋瑞的口中,喃喃自语地冒出了这一句。他的眼中,也再度冒出复杂之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