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眼神下,他轻声地讲了大汗让他复相之事、以及自己的迷惑。
“晚辈难决,恳请道长指点迷津。”
对面的长者微笑着看了看他,但却同样的轻声地问了一句话:“昔与子同列者何人今同列者何人”
闻言,安童恍然大悟。他深深地施以一礼,转身离去。
只不过当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时,长者的脸上却变得若有所思。
屋子里面又出现了另外一个人。
“师兄,安童为相,委实强于他人。”张志仙说道。
“他是躲不掉这个相位的。”长者淡淡地言道。
见张志仙似仍有不解之色,他加了一句,“因为他是太师之后。”
张志仙也恍然大悟。
安童是成吉思汗起家的老人、即著名的四杰之一木华黎的曾孙。木华黎在蒙古帝国的早期和后来对付大金的过程中,均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在蒙古灭金的过程中,其前期在北中国的攻伐,主要就是由他来全权指挥的。
为此,成吉思汗除将北中国的军队全交给他指挥,并罕见地授予木华黎太师、国王的封号,赐誓券、黄金印曰:“子孙传国,世世不绝。”另外还告诉他:“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
不但如此,成吉思汗又特赐木华黎大驾所建九斿大旗,而且晓谕诸将:“木华黎建此旗以出号令,如朕亲临也。”木华黎就此立行省于云、燕,图略中原。
因此,北元在北中国的基础,应该算是木华黎打下来的。
木华黎去世后,他的子孙依然在为蒙古帝国拼杀。而更关键的是,他的孙子、安童的父亲霸突鲁,是当初忽必烈攻鄂州时的蒙古军主将。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过程中,他毫无保留地支持了老忽,手下的蒙古军更成为了他重要的力量。
也正由于长期的征战和对北中国的了解,霸突鲁生前还给了当时仍在潜邸的老忽一个重要建议:以燕京为将来的国都。
“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驿之所,非燕不可。”
以至于忽必烈自己都对下面的人说:“朕居此以临天下,霸突鲁之力也。”
霸突鲁在中统二年去世,死后赠推诚宣力翊卫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王,谥武靖。他的夫人帖木伦,又是忽必烈昭睿顺圣皇后的同母姐姐。
这就是安童小小年纪能位居人臣极位的原因。
可安童十八岁当丞相时,他的副手先是史天泽,而史家就是在木华黎征伐北中国时前来投靠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他这边的老人。随后又有许衡、姚枢等忽必烈在潜邸时招揽的人才为副手或作其高参,在这些亦师、亦友加长辈的尽心辅佐下,虽然有阿合马这个鸟人和他作对,可他仍然应付自如。
现在,长者的一句话就使安童这个迷中人明白,他心中的彷徨或不定,实际上就是“事过境迁”。因为目前的朝廷,这些人去世的去世,离开的离开,早已“物是人非”。
更重要的是,长者的话里还暗示着,忽必烈早已改弦更张,不用儒生们的那一套了,你看看他眼下用的人就可以知道。试问崇尚汉儒的安童,你还能像以前那样得心应手吗
但是,长者说归说,以他的阅历和眼光,他还是能看到,忽必烈是肯定要让安童来当这个丞相的。因为这个大元朝在阿合马死后,需要建立新的朝廷框架。在西域来人被打压,甚至于大量排斥出朝廷之后,忽必烈只能更多地借重蒙古大臣和汉臣。
这是蒙古帝国,朝廷的首席大臣为丞相,它势必为蒙古大臣所担任,但这个人却要能被汉臣们所接受,否则整个朝廷依然如同散了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