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剑 三(第2/3页)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临战时,先拧开震天雷防潮的盖子,并摆开它们,再拿出一个火折子,一般来说,在守城战中,兵士们躲在胸墙的后面,点一个,往外扔一个,十分的快捷。

    至于投石机的发射,他更认为,翁州战中,由于是第一次大举使用,军士们都还显得有点忙乱,对攻城之敌的打击力度远远不够,所以他强化了每伍之兵相互配合的训练,务要保证发射的快速。

    陈羍对此是颇有些得意的,他和翟国秀说道:“翟将军,北兵攻城,怕是也先要把这道堑壕给填上才行吧本太守取土修城,成堑御寇,再诱敌填壕。此亦为一举而三役济之法也。”

    梦溪笔谈中记载:宋真宗时,皇城失火,宫城被毁,大臣丁谓奉命重修皇宫。因为考虑到取土之地太远不方便,于是丁谓就直接将宫前的大街挖开取土,并形成一道大沟,他再把汴水引人沟中,使运送建筑材料的竹排和船只能直接送达工地。完工后,将废弃的瓦砾等物填人沟中,使大街复原,从而一举解决了取土、材料运输、清理废墟三个难题,为朝廷节省下来的钱超过了亿万。这就是“一举三得”这个成语的由来。

    边上的翟国秀听了之后,咧了咧嘴,也只能在心里嘀咕:还是这些酸秀才道道多,挖个沟,他也能冒出这许多说词。

    李恒根本没有想到,他在南剑城下遇到的真正对手根本就不是左大,而是这两个掺合了书本加野路子的对手,他又岂能不头痛

    在到南剑之后,他曾经悄悄地又到军前细细查看了对方的城池,但看了之后,在他的内心里却第一次闪过这样的念头:也许他当初真的应该像也的迷失所说的那样,先集中全力攻下该地。因为眼面前的这个南剑城,绝对不是易于之地。他立刻下令,将邵武和建宁的元军尽可能的都调来。

    李恒真正的困难是,他同样无法发挥远程打击的能力。他携带有火炮,可数量太少。忽必烈虽然下令给他提供了火炮,但由于此时北元还主要集中在北方生产,路途的遥远,使得运送极为不便,所以送到他手中的并不多。

    元军开始的时候同样试图立起回回炮,然而,他们并不意外地也立不起来。宋军是绝对不会让对方的远距离兵器起作用的,一旦对方有动作,城上的火炮就立刻砸向那里。

    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元军已经开始拥有火炮,也没有宋军的射程远,因为他们还没注意到其中的另一个诀窍,那就是火药。黑火药的性状,决定了它的燃烧程度,威力还是其次,由此决定的射程,就相当重要了,东早已在这里面动了手脚。

    也许李恒能解决此种难题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先筑土山或高台,居高临下,以弥补射程的不足,可这就取决于你有没有时间筑和对方让不让你筑了。筑的时候,对方不断地放炮给你捣乱,这也是很麻烦的。事实上,宋军就没少给任何这种动作添堵。

    经历了厓山之战的李恒,对这个新军械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并发展到很是看重,视作珍宝。故此,他在使用上就极为小心。面对双方在这上面的差距,在盘算过后,他就没有将火炮用在攻城上,而是仅仅用在了封锁河道上。河道的两岸,是天然的高台,这就对他来说,相对有利。

    也许对守城的宋军来说,天气才可能是他们的大敌。万一天要下雨,别人冒雨攻城,你又如何发挥火器的威力兄弟咱在此就开个玩笑,在哪个时代,来个偷袭是可能滴,明目张胆地进攻,天雨路都滑,烂泥再一划拉,云梯就更难爬,对攻城方更不利。至于天上下了毛毛雨,兄弟我脑子有点短路,只好请您再多备点其它常规的守城工具吧。

    但是,即便面对着困难,李恒还是发起了攻击。这其实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为不管是从策应的角度、或是吸引对方注意力上讲,他都必须有所动作。而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大幅削弱南剑的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