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马法,军器监法。
而在教化上,他拿出的是太学三舍法,贡举法等。
王荆公是在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的,他不顾朝中众多大臣的反对,推行新政非常快,基本上在两三年内,强行把所有的举措全都施行起来。但这个新政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熙宁九年王荆公退隐金陵之后,就已经昭示着它的失败,并最终在元佑年间被废止。
现在,他的“宝贝学生”也在变,可小鬼头的举措却完全不同。
在陆秀夫的笔下,行朝的这个“变”,严格意义上是从兵部改组开始的。小鬼头的第一步,是将朝廷一分为二,文、武分开,并先在兵部下了手。
现在让陆夫子回头来看,他就能觉察,这个举动,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隔开了文官系统后,兵部的事不仅避开了他们的议论、反对或掣肘,所有的举措,就此一举雷厉风行的展开。
小鬼头精选将士,明显是用了裁兵法。
成立军械司,是不是借用了王荆公的军器监法
至于武学院,哪本来就是神宗年间所设立。
就是稍后的帝国军制的改变,也完全可以视作新的将兵法。
可是,小鬼头的动作并不仅限于此。枢密院被他改组为参谋院,军情司由于迫切,早已成立,而且他还别出心裁地弄出了个督军司。
只有两个举措被他放在了后面,这一个就是最为出格的新“军功授田”;另一个就是所谓的张世虎的军马场,可这不过就是保马法的改进。但是,这两个举措之所以被放到了最后,恐怕多半还是因为涉及到了民政,会面临来自文官系统的非议。
这里面能说没有心机怕是不能吧。
所有这些,本身已经大大超出了当年“熙宁变法”的范围,也许唯一没有被小鬼头考虑的,是保甲法,但他以后会不会弄
在选拔人才和教化天下上,也许是局限于条件,太学三舍和贡举法他的确还没有施行,但他不是没有动静,国子监被他改为国学院,书院、学校、活字印书全被他给立起来。以后又会是什么
只有在民政上,似乎王荆公的举措用的不多,但是,陆秀夫也绝不会再这样看。为什么王荆公最令人诟病的条例之一、青苗法,小鬼头他是没弄,可行朝对所有前来的百姓,给地、分发粮食和农具,而且免赋税,这还有何必要去实施什么青苗法呢
话说回来,他先要求的朝廷整理度量衡,接着重新丈量土地,以及突然冒出来的查证田亩产量的提议,却很有可能就是为了以后、曾经在当年引起轩然大波的“方田均税法”。只是它的真正内容,没有人能知道罢了。
此时的陆秀夫就如同宋瑞,也同样难以相信小鬼头的做法,会和以前一模一样了。
在五、六年过去了之后,小鬼头终于在民政上下手了,但他却选了比较简单的“募役法”。那么,后面是不是也有“均输法”,“农田水利法”和“市易法”它们的内容又会是什么而这些,又和他的粮食“榷卖榷买”政策,存在什么关系呢
运笔于纸上的陆秀夫,身体有点“潮”。
可是,他的“好学生”动作还不限于此在他的行为中,同样还包含了神宗先帝元丰改制的影子。因为他已经恢复了郡县制,而这,就彻底改变了帝国的框架。至于他变动了帝国的钱币,这对将来的影响,就更是在眼下,难以进行估量了。
我们的陆夫子已经察觉到了隐藏在帝国陛下身上的、一个庞大而又略有点模糊的图谋。虽然这个图谋中,仍然有太多的内容现在还看不清楚,但和这个庞大的谋划相比,当年轰轰烈烈、力度不可谓不大的王荆公变法、乃至神宗皇帝的元丰改制,至少对眼下的陆秀夫来说,他在他的手札上,还是写下了“不如远甚”四个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