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微澜(第1/3页)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景炎四年的三月,帝国又迎来了一个有争议之人,他就是陈宜中。

    老陈是在听沿海跑到占城的人讲起厓山大战的消息后跑回来的。他一直没有交涉成行朝驻跸占城的事,所以他又考虑了另一个去处,爪哇。在他看来,打不过,难道还躲不过吗因此,在得到大战的消息后,他准备回来实在不行就接陛下和行朝干脆到海外去。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消息太迟了,等他回到琼州,大战早已结束,而且宋军还赢了,这就让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东其实也很头痛,陈宜中是个说不清的人。

    因为从历史来看,他在帝国危机时刻的很多朝政处置很有问题。当北元兵临城下的时候,他是主张投降的,但到事情临头了,他又跑了,把摊子丢给了别人。陆秀夫和文天祥都曾代表他,到元军哪里进行谈判。而行朝成立后,无论是和文天祥、陆秀夫,还是和张世杰,他又都弄得不愉快。

    更何况当端宗皇帝死后,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立年仅八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时,“时陈宜中入占城,日候其还朝,竟不至。”

    但是,你又不能说陈宜中没有一点骨气,终其一生,他宁愿漂流海外也坚决不向北元投降。因此,我们只能说这个人在性格上和能力上,的确是有缺陷的。

    眼下他回来了,他的职位就是问题了。他原先是朝廷的首席大臣,左丞相,但东现在不可能恢复他的职位。他跑了这一年多,就是朝中很多人对他也很有意见。另一方面,朝廷现在的职位,多已有人占着了,你不可能要别人把位子让出来给他。可太随意的对待他,又不妥,因为陈宜中不管怎么说,也算是拥戴端宗即位的功臣。

    东把他的好老师找来商议,陆秀夫却不愿意发表意见。陈宜中当年黑过他,他现在说大说小了都不合适。

    东想了又想:“要不就让陈相担任礼部尚书,专门负责和番属的往来吧。”

    陆夫子一听,倒也没有意见,反正这一年多陈宜中就是在和番属国打交道。同时他们又决定:让前礼部侍郎邓光荐做陈宜中的副手。

    另外就是杨亮节,东决定把御史台交给他。

    这个任命其实陆秀夫是不太满意的,杨亮节喜欢专权人人都知道,秀王赵与择的死难,其实与他多少有点关系,他管御史台,你就等他给你找茬吧。但他也知道,这里面还有太后的因素,你不摆平是不行的。

    东不是不知道杨亮节的毛病,但他有点怕杨淑妃,心理上的障碍使得他一直尽量躲着太后。他的想法很简单,给这位国舅找点事情干就拉倒了,省得他天天朝杨淑妃哪里跑,给自己找麻烦。

    他找来杨亮节,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他。为了安慰这个国舅爷,他还告诉杨亮节:“舅舅,这个大臣和各地官员还是要监督的,朕把这个交给你了,你让夏士林做你的副手。”

    杨亮节一听就明白了:监军是不要想了,你就去监督官员吧。虽然他不满意,但也只能这样了,谁让他上岛迟了呢

    因为怕他又乱来,到时整天弹劾这弹劾那,弄得人心惶惶,东还交代了他:“舅舅,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分地,你要带着人四处去查看,防止有人舞弊。另外,岛上的人越来越多了,瘟疫不可不防,士民起居条例也要天天检查。”

    “士民起居条例”就是前面东弄的卫生工作指示。现在刚上岛的人那么多,许多人还不太知道或不习惯,这里面的事情不少,老杨,您就多做做这种有益的工作吧。

    杨亮节总算给安顿下了,但陈宜中却不高兴,因为这对他来说前后反差太大。他同样也明白自己到琼州迟了,可是他认为自己还可以任其它的高位,比如右丞相,现在不是还没有吗

    此外,他对行朝现在的有些做法很不满意。这集中在两条上,一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