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五章(第2/3页)  唐寅在异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部敲定下来。

    按照商谈的结果,川、风、安、桓、莫、玉六国各出兵二十万,组成合计一百二十万的大军,在安国聚集,并由安国出发,先取上京,然后再由上京突入贞国境内。由于担心一百二十万的兵力也未必能击溃贞国,六王还需再从本国抽调二十万大军做后备,一旦前军受挫或受阻,后援的百万大军能第一时间跟上。

    至于联军的粮草问题,则要由六国合出。

    在这个问题上,唐寅首先提出风军和玉军的粮草应由另外四国供给,毕竟风玉两国都选择放弃分地,已经吃了大亏,如果出征大军的粮草还要由本国供应,那就太不合情理了。

    当唐寅觉得有争取的必要时,他绝对不会放过机会,即便厚着脸皮,也要争取到底。

    四十万大军远征贞国,耗费的粮草可不是小数目,唐寅的想法是能省则省,如果可以在其它列国身上拔毛,何必还去耗费己国的粮储。

    他对粮草问题十分坚持,肖轩、越泽、黎昕、邵方都有些头大,风国有穷到这种地步吗?连区区四十万军队的粮草都要问别国要,简直丢人丢到了家。如果不是看在风军善战这一点上,恐怕他们早就无法容忍,把风国踢出联军了。

    风国出四十万军队,而玉国连四十万军队都出不起,最多只能出到三十万,两国合计七十万的军队,粮草由四国均摊也不算什么。

    最后,肖轩等人还是接受了唐寅的条件,风军和玉军的粮草由川、安、桓、莫四国承担。

    虽然在利益上六国之间讨价还价,但调遣的军团可都不是乌合之众,六国的精锐中央军尽出。

    川国派出的是中央军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四个军团,按照川国的编制,排名越靠前的军团实力越强。

    风军方面派遣的是平原军、三水军、飞鹰军和虎威军,各个都是风国的主力军团。

    安国方面调动的是中卫军四十万。安国的中央军编制是分东、南、西、北、中五大军团,其中的‘中’就是指中卫军,五大军团中兵力最多、战力最强的军团,安国中卫军有五十万众,平时驻扎于都城附近,地位相当于风国的直属军。

    桓国出动的是庚申军、辛酉军、壬戌军、癸亥军。从桓国军团的名称也能看得出来,桓国堪称野心勃勃,志向远大,可惜的是,目前桓国只有十二支军团。

    莫国出动的是天威军和天怒军,二十万的骑兵军团和二十万的步兵军团。

    玉国出征军团是第三、第六、第八军团。这还是玉国目前勉强凑出来的,除了第一军团留在都城外,第二、第四、第五、第七这些军团都在对抗莫安联军时就已被打光了,只剩下编制,没有兵力。

    按照事先的约定,六国国君不再回国,只是传书于国内,调动兵力,前来安国。

    另外,唐寅这边还在书信中特意交代下去,让天子殷谆尽快颁布讨逆檄文,给征讨贞国的联军一个名正言顺的旗号。

    他的书信传回到盐城,风国朝野上下一片哗然,谁都未料到李弘称帝一事会演变成这样的结果,风、川、安、桓、莫、玉六国竟然因此结盟到一处,共同举兵,齐征贞国。

    邱真按照唐寅的意思,紧急下发调令,命平原、三水、天鹰、虎威四军立刻向安国进发。另一边,治粟内史张鑫拿着唐寅的书信,趾高气扬的去了皇宫,面见殷谆。

    现在的皇廷已是人心惶惶,多数大臣都在为自己日后的出路做谋算,当然也有一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如丧考妣,至于殷谆,这段日子茶不思,饭不想,睡觉也睡不安稳,生怕自己会被人突然逐出皇宫,被废为平民。

    张鑫的到来,关键是他所带来的消息,无疑如同一场及时雨,让岌岌可危的皇廷如释重负,也让数日来愁眉不展的殷谆长松口气。张鑫当然不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