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7章 卫士导弹防御计划(2)(第2/3页)  唯我独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说是个巨大的难题,消耗庞大的经费。即便是中华帝国的资金宽裕,也对这种长时间的战备消耗感到头疼。

    正因为这些不利原因,使得中华帝国的科学家们首先开发成功了火箭固体燃料。用在sm11洲际弹道导弹上的固体火箭燃料能够给导弹提供短时间的加速度,工程师们采用利用锥形装药或缓释技术来减慢固体火箭的燃烧速度。同时,固体火箭燃料常温化学稳定,对贮存要求不十分苛刻。使得日常维护费用大幅度下降。

    对于sm11来说,为了能够顺利突破德联所谓的导弹防御系统,其导引系统采用改良的pdm-20惯性平衡导引控制系统,三级火箭助推下,不到六分钟便可以进入太空,并以4马赫的速度在太空飞行。重返大气层后,发动机点火的末端极速高达15马赫,基本上以德联现有的防空武器都无法拦截的。

    不过,中华帝国的导弹专家们更是开天辟地的再sm-11洲际弹道导弹上面首次使用了多弹头分导技术。即弹头备北洋电气制造的重返大气层载具,内装3枚当量17万吨bsp;   而在圆周公算偏差值上面,中华帝国一直处于领先状态。sm11型弹道导弹的圆周偏差降至320米,后续改进型一度达到116米的超高精度,给德联造成巨大的核威胁,压力空前。

    同样,中华帝国的盟友们也需要一定的核保护伞。尤其在欧洲附近的华约成员国,如英国、土耳其、亚美尼亚、冰岛等国家,中华帝国在这些国家都设有大型的陆海空军事基地,基地内部署有大量的核导弹发射井。

    但这些基地靠近德联和北约各国,考虑到成本和实战效果,中华帝国军方是不会将sm-11这种长程洲际弹道导弹部署到那里的。取而代之的是sm-15前卫短程战术弹道导弹和sm-19中卫中程战术弹道导弹。这两款弹道导弹是基本型号,其后陆续衍生的型号众多,包括低空、中空、高空等各种用途。

    其中,sm-15前卫战术弹道导弹则是中华帝国卫士导弹防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即卫士2型导弹的改进型。

    作为卫士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件之一,卫士2型导弹是中华帝国军方用来拦截德联洲际弹道导弹的重要武器之一。

    卫士2反弹道导弹弹长(包括助推器) 6.55米,翼展 1.57米,速度 9600 公里每小时,射高165公里,最大射程900公里,推进装置采用皇家科技重工研制的mk32(紫耀星君) 双重推力固体火箭,共三级发动机。战斗部采用碰撞式动能弹头,也可以携带小型核弹头。

    卫士2型反弹道导弹是陆基反导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集中部署于中华帝国的西疆和北疆各大军事基地,因为那里跟德联和其他北约国家接壤。

    但很快德联军方为了能够避开中华帝国的陆基反导系统的拦截。德联海军开工建造萨克森级导弹巡洋舰于1957年下水。

    作为德联海军第一级导弹巡洋舰,是被中华帝国的龙卷风级导弹巡洋舰所刺激产生的。二战后期的大西洋海战期间,中华帝国海军的龙卷风级导弹巡洋舰将德国公海舰队的一艘超级战列舰击沉,这给德联海军的触动是巨大的。

    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德联海军一直在犹豫是继续发展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并存的传统舰队,还是打造导弹巡洋舰和航空母舰战斗群。但最终德联吃紧的财政迫使德联海军暂时放弃航母战斗群计划,转而发展非对称海军力量,最终以核潜艇和导弹巡洋舰为主。

    战后初期,德联海军的导弹巡洋舰设计和建造一直不顺利。直到德联的情报局窃取了部分来自中华帝国龙卷风级导弹巡洋舰的建造数据后。德联海军才自己摸索进行仿制,终于在五十年代后期才完成萨克森级导弹巡洋舰的建造工作。

    虽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