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0章 喷气时代下的海军航空兵(第2/3页)  唯我独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军装备委员会进行测试并获得了通过,成为中华帝国海军航空兵在五十年代的制式舰载战斗机。

    k-14获得海军航空兵舰载战斗机命名委员会命名为f-12,以取代海军航空兵现役的f-6野猫舰载战斗机。

    f12舰载战斗机相较于f6舰战在整体性能上大幅度提升。该机于光华四十六年开始研制,原编号k14-ubk。光华四十七年三月原型机首次试飞,两年后正式交付中华帝国海军使用。

    f-12是中华帝国海军的第一种舰载超音速战斗机。首飞时就突破了音速。同时也是中华帝国设计的最后一种以机炮为主要武器的飞机,所以f-12的飞行员们常称自己为“最后的枪手”。

    f-12作为中华帝国海军五十年代主力战机,由于其优秀的性能,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期一直是中华帝国海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机之一。

    当然,这也跟对手太弱有直接关系。毕竟德联体国家在航空母舰发展上面十分落后,他们一直使用滑降起飞技术来代替他们蒸汽弹射技术不过关的尴尬。同时,喷气式战斗机在航母起降需要相当高的技术含量,德联海军航空兵根本达不到那种技术水平和设备保障能力,因此在有限的技术下,德联海军航空兵一直使用陆基战斗机。只需要将其略微改造一下,变成折叠机翼和增加着舰尾钩等技术含量相对低一些简单一些便可以打造德联独有的海军舰载机部队了。

    而中华帝国作为超级海军强国,在航母技术上和海军航空兵准备技术上一直领先,拥有全球唯一的一座大型综合海训中心,华约国家所有海军航空兵大多数都在那里培训过。蒸汽弹射技术处于垄断地位,使得舰载喷气式战斗机能够短距离起飞,这些限制海军航空兵战斗机先进性的因素对中华帝国海军而言都不是问题,这就造就了在海军航空兵方面。德联海军被中华帝国海军远远的摔在了后面,迫使德联海军不得不在其他水面舰只上面做文章来超越中华帝国海军。

    正因为这些因素,中华帝国海军的f12舰战一直保持对德联海军航空兵的战机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中华帝国内阁也就很难批准为海军航空兵更换新型飞机了。

    f12就在这种大环境下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其主要型别有:a型。单座昼间战斗机,共生产318架。b型,有限全天候型,共生产130架。rf-8a,侦察型,共生产144架。c型,a型的改型,空战能力加强,共生产187架。d型。有限全天候型,时速接近两倍音速,共生产152架。e型,d型的改进型,共生产286架。f-12e,英国海军和土耳其海军订购,共生产142架。

    整体而言。f12的特点是采用可变安装角机翼,起飞着陆期间,飞机上的液压自锁作动筒可把机翼安装角调大7度,这样既增加升力,又使机身基本上与飞行甲板或跑道保持平行,避免因机头抡起而影响飞行员的视界,平飞时,机翼再回到原来的位置。另外。机翼外段是可向上折叠的,便于舰上停放。

    f-12空重817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338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5420千克,机内燃油量6300升。作为海军航空兵的骄傲,f12可进行空中加油。这在全世界航空领域成为一个耀眼点。从f12服役中华帝国海军那一天开始,就被全世界各国海军所关注。

    当然,f12的知名度还是靠它强大的性能来支撑的。其最大平飞速度2124千米/时,实用升限17000米。由于是舰载战斗机,其作战半径自然不能跟j15相比了,只有370-800千米,转场航程也不过2250千米。

    武器方面,皇家重工在空军订单竞争中败给了江南重工,因此f12的武器装备也做了大幅度调整。机头装4门20毫米机炮,每门备弹84发。机身两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