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一些的云蒙山和镇邪山。其中曹操军的中军大营便驻扎于大龙山山顶的地方。而与之遥相辉映的,则是位于低矮破损的蛇丘城城下的孙策军中军,实际指挥者为周瑜。
这场战役并不是什么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双方虽然几乎是前后脚到达了这一区域,但是却都没有立刻投入兵力进行作战,反而扎下阵脚经过了几次试探才真正拉开了架势。
自然,这完全就是周瑜的主意,否则以孙策的脾气,绝对不会有耐心等上这几天。
曹操军这边的成分有些复杂,一共三家,除了盟友袁绍派来的支援部队之外,还有从刘备那边赶过来的一支友军,不过人数不多,只有数百人,但有张飞和阳群两位高手却也足够。
嗯,曹操跟刘备借人本就是只想要刘备身边的高手帮忙对付孙策和孙策身边的那一干猛将兄,因为抛开孙策个人对战局的影响力不提,曹操并不认为袁术军真有多么厉害。
哪怕这支袁术军的主力是当初孙坚留下的老班底,而指挥部队的还是周瑜这位年轻新锐。
这一次的战斗算得上是一次比较堂堂正正的正面对决。
孙策的部队背靠城池,不过并不算坚固,并不算大的城池背后,则是此时并不算深的汶水。
孙策的中军大约两千余人,都不是孙坚留下的老兵,而是孙策新招募的部队,可以说完全是依靠孙策的个人魅力凝聚起来的一支新军。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却不容小觑,因为这支由淮泗和荆楚游侠儿组成的部队经过这段时间的南征北战,已经迅速磨砺成了一支强军。
这支部队有大约五百余人跟随孙策冲锋陷阵,而剩下的则被孙策托付给了周瑜。一来是保护自己的好基友二来则是可以让周瑜在需要的时候有一支可以更好执行他命令的部队。
中军前方作为屏障的,是由孙策的叔父孙静和老将朱治率领的六千轻步兵,这些人主要的作用并不是进攻,而是尽量保护后方的中军。除非战事出现重大变故,这支部队周瑜不会轻易调动。当然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这里成为敌人优先攻击的方向,根本无法调动。
孙策军的左翼被分为了两块,其中靠近中军的,是由黄盖和蔡阳负责的六千轻步兵。而在这些轻步兵之前,周瑜还布置了四千弓兵,这些弓兵主要便是为了对付得到了并州资助后骑兵实力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冠绝中原地区的曹操军。不论曹操军是进攻孙策军左翼还是中央都能予以敌人最大的打击。
左翼主力身后。还隐藏了由陈兰和雷薄率领,主要由贼兵构成的部队。周瑜是希望他们能够绕过战场从侧方或者后方突袭曹操军,从而对战局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不过陈兰和雷薄虽然领兵的水平不怎么样,但也绝对不是没有智商的9。周瑜虽然嘴上说的很是好听。但这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其剥夺了两个人对万五部队的指挥权。然后仅仅扔给他们三千残兵的事实,要知道就算对待那些桀骜的山越义从周瑜都没有下如这般狠手,最多也不过是命令对方需要听从主将的将领。但是却不会打算各部的归属。
有一刹那,两个人还真像拉着这几千人找一个山头就这样成为山中一霸,或者要不是袁术军此时声威正盛,两个人大概会直接投降曹操也说不一定。
不过就算局面真的演变到这种程度,至少这两个人大概也讨不到好吧,毕竟周瑜既然敢如此出手,就必然不会没有后续的准备,或许还正等着两个人闹出点什么动静来吧。
孙策军的右翼,是由程普和韩当统帅的六千轻步兵,以及两千余来自扬州的山越义从。
另外,孙策军手上仅有的八百多骑兵,也被安排在了右翼,隐蔽在轻步兵身后,至于何时投入战场,周瑜将临机决断的权利交给了程普和韩当两位来自幽州的骑兵大将。
总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