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飘摇帆飞舞,铁蹄腾空走沙土。点首回神鬼出没,十万甲兵出辕营。
大周帝庭延和十三年夏初时节,明成驾驶天马,日行万里,极速奔行一月时光到达崤州,于崤州城内,行礼拜王,就任天东道行军大总管,崤州大都督,统领天水东道崤函济三州军政大权,真个的封疆大吏,一方君侯。
夏日炎炎风带火,绿荫难降心头热。水波摇曳游鱼聚,白莲朵朵清静落。
崤州大都督府,明成面南坐北,看着手中的条陈政文,细细阅读,查缺补漏,批捕公文,通达政令。待手中条陈批完,正要继续拿起几案上扎堆的文牍批复,时有身边幕僚官吏上言。
巾纶束发,文士装扮,手持公文,向着上手的明成叩言,道:禀报大都督,镇西王府传来教令,还清大都督过目,说着便递上文牍。
明成接过文牍,翻开查阅,言,镇西王府“西王教令”,令天东道行军大总管,崤州大都督明成,抽调十万精兵甲士,接令之日起,迅速整顿集结,领军北上冥山,以冥山烊铜渊边大帝庙为核心,清空周围百里范围内的一应人事,接应王驾,若有不服王令着“斩”。
明成查阅完教令,对着身边的文士官吏,道:武大人,拟指令,传天东道行军大总管将令,令左武卫大将军边度,右武卫大将军离洛,各帅五万精骑前来听令,违令着“斩”。
便见那文士官吏书写两份文牍,即行出门,传令而去。不一会便来到大都督府行辕校场,行辕校场之内,三千玄甲军驻扎护卫。
行辕校场东边有一座庙堂,临近门前,上书“明侯府”三个正字,门前立有碑契,细读之下,原是一座神灵庙,还是一座军神庙,盖因此神灵于大周建国有功,战死沙场,敕封阴神明侯,立祠建庙,享受供奉。
便见那文士官吏驾轻熟路,过廊穿阁,无心观赏风景,直入正堂,见堂内明侯神像高座,两厢分布文武阴差神像,和颜悦色,神威浩荡。
那文士官吏进入明堂,便看他跪坐于神像之下,焚香礼敬,展开手中文牍,依文牍令而读,随后便将手中两份文牍将令起火焚烧,再次礼敬,复命而归。
、、、
神州大地,道法显圣,神人共治,大周帝庭统一天地,面南称帝,传帝号“天子”,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辖神人高真、苍生无数,置度牒,设法篆,同政令,统领三界。
三界分法界,帝庭,阴司三界。周天子为尊,坐镇帝庭,每三百六十五年一轮转。
法界由神州九道一切修真练气宗门教派聚集而成,于大周建国有功的九宗共治,上尊周天子,下设度牒,统领一切道真。
阴司由大周建国之时牺牲的一切有功帝庭的王侯将相,有道高真,山河精怪,神鬼凡人凝聚而成,周天子上设太庙奉祖,敕封阴司九王,下置法篆灵纹,分封功臣,建庙堂享受香火供奉。
周天子权高位重,为避免权重祸患苍生,制衡权柄,便有上圣高真祭祀天地,定法明道,上应紫薇斗数,以三百六十五年为轮转周岁,若想得长生,须以退位明志。
周天子坐镇帝庭,以天子龙气摄服三界群雄,分封四王九道。以神都为轴心,四极分封镇西、镇北、镇东、镇南四王,又上应古老九道,以中至道向西,顺时针方向划分天水、陇山、神河、墟关、东海、邙山、天南、云梦九道。
一道十二州,一州二十四府,一府三十六郡,一郡下辖百八十县,因地理人口划分,不一而足。
设州府郡县制度,又置王公侯伯子男六级爵位的分封制度,拱卫周天子。是以帝威不下乡,形成以周天子为首,士族门阀和各地乡绅为统治的封建帝制,
那明侯便是帝庭敕封的阴神,为一郡阴神鬼怪之首,设封左右城隍,管辖山城两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