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协商(第2/2页)  元嘉烽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的群体加入,并自觉地服从其利益和领导。因此,如果某一个群体的力量超过了其它,那么它就将越来越壮大、而难以被制衡,这显然也就违背了选举的初衷。”

    他的学识能力,早已成为了普天下一等一的高手,加上前不久在崔绰那里学到的知识,此时的他早已远超常人,所以说出的话,也就很容易地说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就听郑洞林在旁顺从地问道:“那么为仪以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檀羽道:“天下有才之人甚众,如何才能尽其所能、让每个人都发挥自身的特长呢?我想,只有四个字可以做到:广开言路。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是要让寒门子弟有上位的空间,第二,是要让言论能够迅速通达,并有人充分讨论言论的好坏。所以,我们当然需要兼听则明,让不同派系的人都能在朝廷中枢拥有自己的位置。很多时候,两派双方的误会,都是源于缺乏沟通的缘故,只要沟通渠道顺畅,哪怕有时候会吵得面红耳赤,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最优的。这就是秦汉以来的‘廷议制度’,如若这个制度实行好了,必能使天下安定、万民幸福。”

    上一回,檀羽在拓跋焘面前犯颜直谏,正是在说下层的人才无法发挥自己的所长。那一番话,经过当时在场一些官员、随扈之口,早已传得平城尽人皆知。现在,檀羽就在这灵泉池,给出了他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

    “广开言路”,这是历代明君都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只有下情上达,才能兼听则明。中原的百姓其实就这样单纯,很多的怨气怒火,只要让他说出来,自然便泄去了一大半。方今天下,乱由中生,看起来这个国家就像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着。所以司马飞龙、荀万秋等人正是利用了这样的现状,才能发动新北海帮作乱。而对于檀羽这样的儒者来说,他的最高目标,正是将这些个戾气消弭于无形。在他看来,“廷议制”,就是他能想到的唯一途径了。

    正如上一次在赵郡得月楼一样,檀羽的演说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这些同乡,也终于改变了他们想要选举制的初衷。

    这时候,方听见旁边李灵缓缓开言道:“既然贤侄说得这般笃定,那我们依他就是了。我们大家一起扶吴王殿下上位,让独孤尼入殿中、步六孤丽封王,共保北朝的江山永固。我这就让李璨他们回赵郡,组织我们赵郡人起兵,加入义军行列,为以后吴王的南征之战出力!”

    李灵本是赵郡乡饮酒礼的介宾,算得上是德高望众。既然他都已经发话表态,周遭各个官员自然不会有异议,此事就这样定了。

    檀羽见自己的计划终于得售,便向李灵躬身一礼,诚恳地道:“小侄这一路走来,多有师伯和各位同门的帮忙,真是多谢师伯的帮助和理解。等吴王登位,我也会劝他尽快恢复谏议大夫的任命,广纳天下人才、听其意见。也希望各位乡老们能鼎力支持这个小皇帝。”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