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华堂烛明面临君(第2/3页)  行走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宋朝。

    韩清按照约定时间去曲三郎那里取了回旋镖,付了两百文钱。曲三郎一个劲的问韩清这个到底是做什么用的,韩清想了想还是决定不告诉他。先留一点神秘吧。

    把这回旋镖掂了掂,感觉两个角做得十分均匀,手感非常好,木头的纹理可以请清楚的看到,曲三郎为了让这个不明不白的物件更好看,特意刷了一层桐油。

    中午随便找个小店吃了点,就回到了驿馆,看见有传讯侍卫等候,问明了身份才知道官家要见他。回到驿馆里面稍微整理了一下衣服就坐着马车随着传讯侍卫奔向皇宫而去。

    陈冰驾着马车随着前面骑马的侍卫通过宣德门进入皇城,每个初次近观宣德门大宋子民,都会深深震撼于其高大雄伟。但是对于韩清这种本就住在北京城的人来说,见惯了北京的故宫,这宣德门比起故宫的午门小了一些。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宫,据说这北宋汴京赵家的皇宫最为小家子气,因为这汴京皇宫前身是唐宣武军节度使衙署,后梁改此衙署为建昌宫。所以单从建筑面积来说,就没有刚开始的那种宏伟的设计参与。

    后来又经历了后晋、后周,之后才是老赵家的人坐稳了这皇宫。建隆三年,稳定了政权的赵匡胤,征发工匠,命人按照唐代洛阳的宫殿来建造。

    但是建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当下国内最火爆的话题,如果处在这个问题的漩涡中心的,要么是短短时间内身价百倍,要么就是血泪控诉。这个问题就是“拆迁”!

    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北宋汴京城周围的居民绝对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一群人。因为这帮居民拒绝搬迁,也就是所谓的“钉子户”!

    平日里都是图文配套的说某某“钉子户”是“最牛钉子户”,但是最牛的“钉子户”牛不过北宋汴京城周围的这群居民,当今皇帝觉得自己的家太小,想扩一扩地儿,这群居民明明白白的表示“不行!爱往哪扩往哪扩,要拆我们家?绝对不行!!!”

    于是官家也没辙,最后只能把皇城和宫城合二为一,把部分中央官署设在皇宫内前部,皇帝居住的寝宫和后妃宫及一些宫廷设施放在皇宫后部,中间拦下一道大街,这条大街从东到西硬生生的阻隔开来。

    别的朝代的皇宫,都有严格的中轴线,都是讲究风水的,错落有致。但是宋朝的皇宫如果空中俯视的看下去,虽然每一部分都挺有讲究,但是总给人感觉不协调,犹如人在三九天穿着棉袄,下面穿着裙子的感觉,极为不搭调。

    下了马车之后进了宣德门,就看见一座高高的宏伟宫殿耸立着,阳光下的琉璃瓦极为的漂亮。看来这就是大庆殿了。这一进了宫门就是正殿,只有殿前的三层平台作为缓冲的建筑,倒是有种开门见山的感觉。

    自从沿着北廊向东走的时候,便是由一个小太监引路了,进左长庆门,再往北行走了一里左右,过左银台门,上了分隔内外宫的那条东西大街。在这条御廊上,又行了一里左右,到了垂拱殿门前,小太监说了一声:“你且现在这里歇息,我进去通报。”

    待小太监进去通报的时候,韩清仔细想着刚才的来时的路,这要是来个刺客,甭说能不能找到皇帝,能在这里不迷路就算你本事大!

    内侍来传,韩清这时候突然不争气的心跳个不停,本以为自己的心理素质挺好,但是现在说是被皇帝召见了,怎么心神突然不稳了?

    内侍出来带着他穿过层层帷幔,到了御堂门口,便见一位穿淡青色纱袍、眉目和气的中年人,坐在胡凳上看着他。旁边站立的是那位刘承珪。

    韩清赶紧深深作揖,其实心里咱忐忑要不要跪,嘴上说道:“微臣韩清拜见官家”

    “平身吧”赵恒温和的说道。

    “是,谢官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