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什么都瞒不过父王。”
殷授笑笑后,正色道:“父皇威德无双,四方子民无不心悦诚服。
然而,目前西有犬戎,东有东夷,不时侵扰我大商子民。
北边鬼方虽暂时臣服,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若天下有变,难免其不会心生反叛之意。
诸侯之中亦有个别害群之马,心存异心,切不可掉以轻心。”
“吾儿说的在理,”帝乙微微颔首,问道:“那依你之见,寡人如何才能高枕无忧呢?”
“攘外必先安内,儿臣认为目前大商最大的忧患不在外,而在内!”
帝乙浓眉一挑,眼中飞快掠过一道精光,表面依然不动声色地问道:“此言何解?”
“儿臣指的‘内忧’正是分据各地的八百诸侯!殷授目光锐利,看出帝乙有些意动,也顾不得语出惊人,接着说道:“目前各路诸侯虽然表面臣服,暗地里却各存心思。
尤其以势力最大的四大诸侯为甚。
如果听之任之,放其坐大,岂不等于将自身性命乃至我大商江山都送入旁人之手!
他们一旦叛逆,后果不堪设想!”
“启儿和衍儿一个只知所谓的‘仁德’服人,一个胸无才略,丝毫不知我朝如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实令寡人失望无比。
我大商自武丁盛世以后,国力渐衰,反观各方诸侯纷纷雄起,愈发难以驾御。
先皇太丁之时,就曾忌西歧势大,将当时的西伯侯季历(姬昌之父)囚而杀之。
其子姬昌却继承父志,西岐之势不弱反强。
寡人为防姬昌报仇,不得已将幼妹太姒许配与他媾和,实乃大商之耻也!”
“原以为吾儿只是徒有勇力,智谋不足之辈,今日方知原来智勇双全,真乃我大商之幸啊!”
帝乙欣慰地看着殷授,露出喜色。本来病重的他居然精神抖擞起来。
“若吾儿为天子,当以何策治国?”
“儿臣惶恐”殷授听得此言,心脏一阵猛跳,赶紧跪下:“当施仁政教化万民,以威武慑服群雄,修律法明治四方,重现成汤圣祖之盛世!”
“威恩并使,疏密有致,果乃帝王之道也。”帝乙双目一亮,面色渐渐舒展,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
脱口赞道:“王儿智勇无双,更兼深谋远虑,明见万里。
不愧是寡人力排众议选出的太子。父王今日已经为你扫清了障碍,你登基之后可以放手去干。
定要使我成汤江山重现武丁盛世。”
多谢父皇厚爱,儿臣一定不负所望!”
“好!好!好!”帝乙解决了一桩最大的心事,龙心大悦,大笑了三声。
随后父子俩又聊了一些家国大事,对于帝乙的提问,殷授因为来自后世所以从善如流。
帝乙也十分满意,整整一个时辰,帝乙对殷授赞不绝口,笑容满面从无间断。
见帝乙脸上渐渐露出疲态,殷授察言观色,识趣地告退离开。
在他要出门时,看着一旁的一根立柱时,忽然感觉到了什么,眉头一皱,却未停留,径直离开。
他离开后,帝乙忽然问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二卿以为如何?”
此时,殿中那根的立柱后忽然现出商容和闻仲的身形来,原来两人一直借着闻仲的道术隐身,将帝乙和寿王的对话听了个明白。
不过闻仲并不知道,他的木遁已经被殷授识破出来,否则定会吃惊不小。
“非老臣谀词,太子殿下雄才大略,有勇有谋,诸多妙论让老臣茅塞顿开,”
商容赞道:“陛下得子如此,是我朝之福,也是大商兴盛的希望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