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船,从水路返回大梁,一路沿着独流口,过沧州,下德州,从陆路返回大梁。
六月二十五日,还在船上的柴荣自知身体难以康复,为了以防万一,连下两道诏书,第一道诏书晋封符贵妃为皇后,儿子宗训为梁王,领左卫上将军,幼子宗让为燕公,领左骁卫上将军。第二道诏书任宰相范质、侯大勇、王溥、魏仁浦兼参知枢密院事;而赵匡胤为枢密使则加以兼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六月三十日,汴河水军最先回到大梁。
大梁百姓得知北伐禁军取得大胜,收复了幽云十八州,百姓们家家户户以此为契机,杀猪宰羊,呼儿唤女,就如过年一般热闹。
皇宫之中的气氛又完全不同,由于柴荣病重,宫中之人都屏气凝神,空气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范质、侯大勇、王溥、魏仁浦、赵匡胤诸人,每天有一人轮流到中书门下值守,其余之人便日日都守在柴荣身边。
“柴荣纵然是一代明君,最终还是难逃历史的宿命。”侯大勇从宫中出来之时,想到被病魔击垮的柴荣,不禁大加感叹。
夜已了,除了巡夜的军士,街道上再无一个行人。
侯大勇一行十数人,全部是高头大马,要到侯府之时,遇到了一队巡夜地军士,这十数天来,巡夜的军士每天晚上都能遇到威名赫赫的侯相,见到马队,也就不再盘问,只是恭敬地避在一旁,让侯相一行通过。
“历史,就如一盆有汤有水的大杂烩,谁又能分得出真假。”想到自己的经历和柴荣地宿命,侯大勇又不断地摇头。
“柳城尉,是你吗,你何时成了禁军军官?”侯大勇正在策马而过,忽然看到了军士中的柳江清。
在禁军主力北伐之时,宣徵北院使昝居润成为权东京副留后。主要责任是负责京城的治安,柳江清就成为了昝居润的直接下属,在昝居润地提携之下,柳江清在担任城南尉的同时,还担任了京城左厢巡检。左厢巡检是禁军中的中级职位,原来由张令铎担任,张令铎随军北伐,就由昝居润从中斡旋。由柳江清接替了这个职位。
柴荣回到大梁城后,重病在床,大梁形势骤然紧张起来,柳江清这种极别的官员,都要分别带队巡逻,这才偶遇了侯大勇。而侯大勇回到大梁以后,主要精力都在柴荣身上,并不知道柳江清已有军职。此时看到他率领着一队禁军在巡夜,不觉感到奇怪。
柳江清听到侯大勇相询,神情颇有些尴尬,可还是硬着头皮来到侯大勇马前。
柳江婕回到大梁之时,箭伤已经大大好转。虽说没有痊愈,可是已经能够自由行动,她没有回到军营,也没有回到灵州会馆。而是住进了侯大勇为她在南城买下的小院子,安安静静地养伤,此时柳江婕的心境和初到大梁时完全不同,以前总觉得是匆匆过客,如今心有所属,这大梁城在眼中也就有了另外一番意味。
柳江清对于妹妹的选择是又急又怒,他是里奇部大长老的儿子,虽说里奇部和大周相比。就如蚂蚁和大象,可是柳江清是里奇部大长老地儿子,又是令人尊敬的石山书院教师,其身份和经历都让其颇为心高气傲,他根本没有想到妹妹柳江婕会成为侯大勇小妾,尽管侯大勇权倾一时,威震八方,柳江清还是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只是妹妹主意已定。侯大勇又权倾天下,他亦不敢过分威逼柳江婕。
此时。柳江清看着侯大勇的眼神有些复杂,行过军礼之后,柳江清站在侯大勇马前,嗫嗫道:“末将现任京城左厢巡检。”
京城巡检职位虽然并不高,却处于风口浪尖,和城尉一样,都是风险高升职也快的职位。柳江清有才学有胆识也有手段,是个可造之才,只是京城水太深,稍不注意就要淹死会水人。
此时人多眼杂,侯大勇也不便多说,他话中有话地道:“大梁城是帝都,左厢巡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