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五章庙堂之高(三十五)(第2/5页)  黄沙百战穿金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地主意恐怕也来源于此。”

    三人又议论一会,柴荣最后也没有对侯大勇的提议下定论,当侯大勇、王朴准备离开的时候,柴荣不经意地对侯大勇道:“侯郎是第一次到广政殿来议事,出了广政殿,就要把在殿里发生的事情统统忘掉。”

    侯大勇心中一喜,柴荣此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要绝对保守秘密,凡是第一次到侯大勇书房议事地下属,侯大勇也会叮咛相同的话;二是意味着侯大勇已经真正得到了柴荣的信任,成为能够进入广政殿单独议事的心腹。

    一名太监总管恭敬地在前面为侯大勇和王朴带路,接连走过两个大殿,再往前就是福元殿,福元殿东面就是贵妃的福齐宫和德妃的福全宫。侯大勇眼尖,看到几名太监和宫女匆匆向东而去,里面还有两名穿着道袍的男子,这几人一闪而过,很快就消失在青灰色的围墙里,其中一名道袍男子身形瘦高,如竹竿一样,在人群中特别显眼,侯大勇一瞥之下,这个瘦高身影也印在了脑海之中。

    柴荣素喜黄老之术,他对于道法高明地陈抟青眯有加。显德三年,陈抟从华州来到宫中,在宫中住了将近一个月,每日柴荣都要抽时间和陈抟讨论道家之事,柴荣慕其才,想任命陈抟为谏议大夫,陈抟不愿受到约束,婉拒了柴荣的任命。显德五年,朱宪被任命为成州刺史,就在赴任之时,柴荣让朱宪专门给陈抟带去帛五十匹、茶三十斤。

    这两件事情,在大梁权贵家已是人人皆知的秘密,侯大勇回到大梁之后,很快也就听说了此事,因此,在皇宫中见到道士,侯大勇也就并不觉得奇怪。只是这几人面色凝重、行色匆匆,和宫中或优雅或小心翼翼的走路姿势不太一样,侯大勇不禁多看了两眼。

    王朴常年在油灯下看奏折,眼睛一向不太好,按后世的说法,就是王朴是个近视眼,此时,他和往常一样。心事重重一本正经地走路,根本没有注意到匆匆进宫的两位道士。

    佛、道两家,在大梁城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间或还有佛、道之争,也算是各领风骚十几年。

    柴荣即位后,曾经下过毁佛令,禁止私自剃度出家,命令一些假和尚还俗。废除了三万多所寺庙,还毁掉了铜佛像来铸钱币,用来促进商业发展,在显德四年,柴荣又根据老百姓的现实需要。在各大城市恢复了一些寺庙,大梁城内天静寺等四座寺庙也就是在显德寺年得以修复。从大周全境来说,寺庙多于道观,但是由于柴荣更喜欢道家。因此大梁城内权贵更推崇道家,而百姓则多信佛教,大梁城内佛、道两家都颇为兴盛。

    侯大勇和符英原本一同到宫中参加符家六妹的册封礼,随后,柴英到了妹妹地福齐宫,而侯大勇则跟着柴荣到了广政殿,侯大勇回到府中之后,才知道符英仍旧在皇宫之中。

    侯大勇在书房回味了一会在广政殿地谈话。再取过“郑和号”信鸽从灵州带回来的几封密信,翻来覆去地研究了一会,随后又在院中看着林中虎和罗青松两人练习了一会拳棒。

    符英仍旧没有从宫中回来。

    侯大勇平常很少在府中闲逛,今日久等符英不回,心里又总是莫名其妙地想着在宫中行走匆匆地两个道士,就信步走出主院。大梁侯府占地颇宽,有好几个独立的院落,其间用青石砌成的小道连结起来。曲径通幽。颇有江南园林的风韵。主院围墙右侧是一条清扫得十分干净的青石小道,小道两旁种了许多花草。虽是冬天却仍然有许多绿色。侯大勇出了主院,就沿着一条弯曲地小道,一个人随意地散步。

    自从柴荣得胜回朝以后,侯大勇渡过了一段无所事事的宰相日子,开始主持北伐诸事,这是一个涉及全局的战略性任务,进入角色后就如上了一架狂奔的战车,很难刹得住脚,今日因为柴荣册封贵妃,侯大勇诸项杂事都安排在明天处理,所以回到府中居然偷得浮生半日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