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侯大勇到了大周朝以后,先后在郑州、凤州、灵州担任过地方长官,对军事、政事都不陌生,披阅这些奏折也算是中规中距。
令侯大勇颇为恼火的是不少奏折卖弄学问,用典太多,用生僻字太过,人为地给侯大勇的阅读制造了不少困难。侯大勇数次想定下“有事说事,不许用典”的规矩,可是转念一想,自已本就是武人出身,一些酸文人对一介武人入相还颇有微辞,而用典过多是多数文人地通病,若由自己定下规矩强力纠正,说不定会被不通时务的文人们耻笑,凭白落一个不学无术的话柄,所以,侯大勇也就放弃了定规矩的想法,继续忍受着让其头痛万分的典故和生僻的用语。
今日除了三十四份普通奏折以外,还有三份特殊的奏折。
这种特殊的奏折装在黑色木盒里,木盒正面雕刻着一条威风八面地狮子,背面是一只上古异兽,木盒开口处用封胶封住,封胶上盖有印章,同时还有四根头发,若盖章后有人擅自打开木盒,这几根头发一定有所折损。
黑木奏折是柴荣给少数重臣和部分谏官的特权,凡有重大之事,可用黑木盒直接送到中书门下,由执笔宰相直接送给陛下。这种黑色奏折都是极为重要的奏折,平日很少见到,今日突然出现三个黑色木盒,定然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侯大勇隐隐知道所为何事,不敢有丝毫怠慢,取过黑色木盒就给柴荣送去。
柴荣身着没有龙也没有佩饰的黄色长衫,除了衣服的颜色,就和普通的读书人一样,他身边已经堆放了厚厚一叠奏折,这是前一天执笔宰相范质送过来的奏折,前一天,他召见了高丽和占城地使者。费了不少时间,因此没有及时这些阅完奏折,今天一大早起床之后,简单喝了一些小米粥,就开始披阅奏折。
范质已对奏折拟定了初步意见,柴荣却仍然一件一件地阅读,并在少数奏折柴荣加上了自己地意见。昨天柴荣已接到了两个木盒,见侯大勇又捧着三个黑色木盒。沉默了一会,取过黑色木盒,顺手取过一柄锋利地小刀,慢慢地割开封印。
侯大勇正欲退下,柴荣突然放下黑木盒,抬头问道:“永济渠的情况如何?”
永济渠是沟通黄河与海河流域的重要水道。东汉建发九年(204),曹操曾开白沟,又开平虏渠。沟通黄河和海河水系。隋大业四年(608),隋炀帝征调河北诸郡民工约百万人,开辟永济渠,南引沁水通黄河,北通涿郡。自永济渠经黄河、通济渠、淮河、邗沟。过江经江南运河至杭州,构成了南北大运河。隋、唐向辽东用兵,永济渠都是运输军需粮饷的主要交通干线。
从显德二年起,朝廷每年都疏通河道。加固河床,通过三年多努力,永济渠基本上水流顺畅,大周军北伐,永济渠既是后勤辎重的运输干线,同时也是向北投放兵力的重要渠道,因此,从南唐回师大梁以后。朝廷又征调了数万百姓疏通河道。
侯大勇多次视察了永济渠,对其情况极为了解,道:“经过三个月的疏通,玄蛟船在河道行驶没有问题,可以直达沧州。现在已有三百多艘玄蛟船在大野泽和永济渠上操练,在今冬明春若再增添一百艘玄蛟战船,则一次运送兵力可达四千人。”
柴荣用手揉了揉太阳穴,又抬头看了看阴沉沉地天空。道:“天气越来越冷了。再下几场大雪,永济渠就会结冰。侯郎要趁着这一段时间加紧操练水师,准备物资,河水解冻之时,便是大军北伐之日。”
“侯大勇脸上突然有些犹豫,仿佛有话要说,但是又忍着不说。
这个神情自然瞒不过柴荣,道:“侯郎似乎有什么话要说?”
侯大勇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脸上却露出迟疑的神情,小心道:“此事颇为蹊跷,臣也没有把事情看透。”
柴荣瞟了一眼黑色木盒,道:“侯郎是重臣,又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