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七章庙堂之高(二十五)(第2/5页)  黄沙百战穿金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留守期间发生诸事,其中就有了因和尚暴亡一事。此事涉及侯大勇,侯大勇本已腰酸背痛,立刻来了精神,把耳朵也竖了起来。

    听完此事,柴荣沉吟了一会,道:“王枢密使现在兼任了开封府尹,这两个职务都极为繁杂,这样吧,就由宣徽南院使吴延祚来任开封府尹,另外,大梁城发生天静寺住持被杀一事,也算一件大案了,开封府二尹郑起难辞其咎,郑起就到御史台任侍御史吧。”

    郑起所任二尹为为从四品,手握实权,而御史不过六品之官,这样安排,也算是对郑起的处罚,不过,御史品级虽不高,因为有纠弹百官的职责,在大周朝,御史升迁也较快,一般官员一般要四考或五考(每年一考)才能升迁,但是,侍御史一般只有十三个月或两考就可以升迁。郑起任职其间颇有政绩,官声也不错,如此安排,算是打一个耳光给一块糖的驭臣之术。

    此事毕,翰林学士李昉满嘴书卷语,文质彬彬地奏道:“臣已遵旨对新科进士刘坦等一五人进行了复试,刘坦、战贻庆、柳江清、李颂、徐纬、王汾等六人诗赋皆优,宜放及第;另外,吴若谷来自灵州,陈保衡来自房州,这两个地方数十年都没有及第之人,实在难得,建议及弟;郭峻、赵保雍、杨丹、安元度、张昉、董咸则、杜思道等七人,文辞不精,建议苦学后再来考试。”

    李昉奏完后,满殿之人全部把目光射向了知贡举、右谏议大夫刘涛,这十五人均是由他所录取,一下被翰林学士李昉否定了七人,算是载到家了。刚才重臣们的禀报,均是论事,此时一下论人,大臣们精神一下就来了,报着不同心态看好戏。

    刘涛面色不变。眼观鼻、鼻观心,低着头在殿内稳如泰山,众官皆佩服其修身养性功夫之好,已到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溃的境界。

    这时,左谏议大夫周光海走出行列,道:“臣风闻郭峻、杜思道等人向刘涛送了财物。”

    柴荣也把目光转向了刘涛,狠狠地盯着他看了一会。柴荣称帝以后,当日在澶州地旧人多半都成为朝廷重臣。这个刘涛更是曾跟随着自己南下经商的患难之交,柴荣听到李昉和周光海的奏议,心知刘涛定然弄了些手脚,若换作其他人,定然令刑部严查细审,可是,对于这些澶州旧人,柴荣总是有些心慈手软。他想了一会,才道:“就准李翰林所奏,今科就有刘坦、战贻庆、柳江清、李颂、徐纬、王汾、吴若谷、陈保衡等八人进士及弟,其余七人,明年再来。”

    柴荣突然用手指着刘涛。加重语气道:“刘涛,你身为知贡举,竟有七人文辞不精,实有失察之责。立刻免去知贡举、右谏议大夫之职,到东宫去当右赞善大夫。”

    右赞善大夫属于东宫的官职。在唐代以来,如玄宗、肃宗等等人,均由太子而径就帝位,所以极为重视东宫,东宫地官属组织相当庞大,右赞善大夫就属于东宫官属,为正五品官。主要掌“讽谕规谏与辞见劳问之事”。这原本也是一个要紧之差,只是皇长子侯宗训年龄尚幼,等到侯宗训长大,刘涛已垂垂老矣,柴荣此举,实际上把刘涛贬为闲职官员,和知贡举这等实权官位自不可同日而语。

    侯大勇对里奇部所送的才子暗自佩服,全国成千上万的举子。最终柳江清和吴若谷二名里奇学子进士及弟。这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侯大勇又有些暗自侥幸,当日若不是飞鹰堂得知了柳江清和知贡举刘涛有了密谋。自己狠狠地训斥了柳江清,暗中阻止了交易完成,此时,柳江清和吴若谷定然弄巧成拙,要受到刘涛地牵连。

    各部官员又零零总总地谈了一些杂事,柴荣细无巨细,每一件事情总是问得清清楚楚,能下决断的当场就定下来,不能下决断的或是明确散朝后再议,或是直接分给相关官员去办理。

    当满殿大臣都站得脚软背痛之时,陛下亲征之后的第一次早朝终于要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