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五章庙堂之高(十三)(第3/4页)  黄沙百战穿金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般女子,在侯大勇这等人物面前谈笑自若,公孙维扬脸上也露出一些佩服之色。

    王清坐在背光处,公孙娘子出来之时,他全身如受雷击,筷子滑落在地面,好在众人都在听公孙娘子介绍风干野羊肉,没有注意到他的失态。

    公孙娘子又亲自提起酒罐子,打开泥封,一股浓浓地酒香迅速弥漫在房中,“此酒有一个俗气的名字,叫做夜来香,这是乡人形容酒味之浓,比得过夜来香。”

    公孙娘子提着酒罐,依次给客人酌酒。来到王清面前之时,公孙娘子微笑着问:“这位大”,说到此,突然停了下来。孟中人恰好坐在一旁,接口道:“这位是钦差王大人。”

    王清颇为尴尬地道:“崔娘子。”

    公孙娘子冷冷地道:“这里没有崔娘子,只有公孙娘子。”说完之后,把酒罐递给小厮,道:“你给大人们酌酒,我有些不舒服。”

    事情的变故出于所有人的预料,公孙维扬上下打量着王钦差,道:“大人可是青州王清。”王清点点头,道:“正是。”公孙维扬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总是说不出口,只道:“钦差大人,我敬你一碗。”

    王清一句“崔娘子”,让快言快语的公孙娘子掩面而去,也揽乱了酒宴的气氛,让美味地风干野羊肉也失去了滋味。

    众人散去后,侯大勇让王清留了下来。

    “崔娘子是青州人士,和下官是家乡人,崔娘子也是我的表妹。”王清字斟名酌回答侯大勇地提问。

    侯大勇来到大周数年,行军打仗之余,也常常看书,对唐史颇有研究,听了王清之语,马上打断道:“青州崔、王皆为世家大族,你也出自名门吧。”

    王清苦笑道:“唐太宗重修《氏族志》。尚官不尚亲,也就是说以官爵高下来确定氏族高低,数百年来,青州崔、王早已式微,不复有当年之势。”

    “不能这样说,崔、王两姓在朝中人数也不少。”得知要回到朝廷的消息之后,侯大勇就命令飞鹰堂弄来了朝中重要官员的姓名、履历、家族背景等等材料,因此。对朝中官员有一个大致地印象。

    “朝中崔、王两姓官员确实不少,但是青州崔、王人数极少,而且族谱已乱,大家各祭其祖,和异姓没有任何区别。”

    “好吧,你回去吧。”侯大勇挥了挥手,让王清退了下去。

    公孙娘子落落大方、快人快语,身上的气质和现代女子很接近。这让侯大勇很是亲切,在屋内坐了一会,出门对新来的亲卫林大郎道:“去把公孙维扬和公孙娘子请来。”

    公孙维扬回到家中之时,公孙娘子犹自坐在床上垂泪。公孙维扬酸溜溜地道:“娘子,你还在想着这个负心之人吗?”公孙娘子摇头道:“自从嫁给郎君。我心中就只有郎君,这个你是知道的,还用我说吗?”

    “那你为什么变色而走。”

    “见到此人,让我禁不住想起了青州。我们来到环县已经十四年,日子过得好快。”公孙娘子握着公孙维扬地手,抚着眼角,道:“我脸上都有皱纹了,父亲带信说要来环县看我们,也不知父亲头发白了没有。”

    公孙维扬内疚地看着公孙娘子,当初如花似玉地小娘子,跟着自己来到穷乡僻壤。离开了所有亲人,一住就是十多年,道:“都怪我没有本事,只会作几首诗,其他什么都不会做。”

    “郎君不要这样说,在环县提起公孙县令,谁不交口称赞,每年大风雪。环县甚少冻死人饿死人。这在西北是首屈一指地,远的不比。延州每年就要冻死之人不下百人。”公孙娘子又道:“我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一家人平平安安。侯相这人倒很和气,今天原本想哄他高兴,求他调郎君回山东,谁知遇到王清,坏了兴致。”

    公孙娘子是青州崔家娘子,崔家虽已中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