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六章回到大梁(八)(第2/4页)  黄沙百战穿金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侯大勇在宫中见过地那名太监总管,那日地安阳宫,就是他在宫门迎接他们一家。

    太监总管是奉柴荣之命,给王朴送来了一幅画。总管太监经过侯大勇身边之时,他眼睛余光忽然见到了坐在大厅的侯大勇,顿时满脸堆笑,快步走到侯大勇身边。恭敬地作了一个长揖,尖声细气地道:“节度使也在这啊,刘三有礼了。”

    侯大勇知道柴荣对太监极为严格,甚至有时近于严酷,太监的权力和晚唐时相比,一个天下一个地下,但是,宫中太监总管是一个不容小视的人物,侯大勇站起来,回礼道:“刘公公客气了,那日在宫中,有劳刘公公亲自来接,在下十分感谢。”

    刘公公脸上越发绽开了花朵,他笑眯眯地道:“符娘子每次进宫,皇后娘娘都欢喜得紧,饭也要多吃一碗,老奴愿意天天在宫门候着节度使和符娘子,只要皇后娘娘高兴,就是我们最大的福分。”说完,眼中竟隐有泪光。

    侯大勇暗自佩服总管太监的演技,这眼泪水说来也真就来了,侯大勇也是无比真诚地说:“刘公公的一片诚挚之心,让侯某好生感动。”

    两人你来我往,把废话说得异常真挚,王朴站在一旁,插不上嘴,只是似笑非笑地看着侯大勇。

    侯大勇、王朴回到大厅之时,司徒诩和薛居正知道侯大勇和皇室的关系,见他和太监总管相熟,也不太在意,而四个文化人却明显带着一些不以为然之色。

    王朴对众人道:“在下发请柬地时候,没有给大家说明白,其实,今天是的生日,在下想借这个因由,请各位好朋友在一起聚聚。”又道:“陛下日理万机,却记得臣下的生日。派宫中刘公公给臣送来一幅画,让臣惶恐不安。”

    文人中年级稍长的一位见到太监之时,神色间很有些厌恶,听了解释后,脸色稍缓。

    王朴微微一笑,道:“浩然兄,陛下送来的画,想来不是凡品。现在还在书房里,我们一起去看看,如何?“

    这位年龄稍长地中年人姓荆名浩,字浩然,隐居于太行山地洪谷,自号洪谷子,他是一个画痴,王朴的这一番话。恰好挠到了他的痒处,他也笑道:“文伯老弟,你这一说,倒把我地胃口吊起来了。”

    王朴对众人道:“大家一起去书房看看这幅画如何?”

    大厅八人,除了侯大勇之外。七人都是琴棋书画皆通的读书人,听到对答,心早被吊了起来,纷纷脸露喜色地站了起来。侯大勇也跟着站了起来。不过,他心里对名画确实没有多大的兴趣。

    八人进了书房,仆人赶紧把窗户打开,让光线透了进来,王朴从书架上,捧出一个小匣子,小匣子上系着一根黄色的绸带,王朴解开绸带打开匣子。取出一轴画卷,小心翼翼铺开在书桌上。

    八个脑袋一齐凑了过去。

    在侯大勇眼里,这就是一幅普通的山水画,有树、有山、在太阳及倒影,还有江水和小舟,颜色有绿有红,除了古色古香以外,并无什么奇特之处。看了几眼后。他第一个从画卷上抬起头。

    王朴地藏书相当丰富,除了常见的孔孟之书外。还兵书、历数及一些音律方面的书籍,一个人地书架能反映他的学识及品性,看了王朴的书架,侯大勇有些惭愧,自己的书架和王朴的相比,实在显得很没有文化。

    “这是李思训地真迹啊。”司徒诩轻声说了一句。

    薛居正点点头道,他的历史底子极为厚实,接着司徒诩道:“确实是李思训的真迹,李思训是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战功闻名于时,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称为小李将军,李思训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地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法度谨严、意境高超。”

    荆浩如好酒之人饮了百年沉酿一般,看得极为舒畅,他十分爱惜书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