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大战过后(二)(第2/4页)  黄沙百战穿金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自己的告诫,孟殊诚恳地道:“我与妹妹地性命是节席使所救,妹妹孟清的大仇也是节度使所报,节度使对孟家有天大恩情,孟殊绝不敢忘。”

    侯大勇见孟殊有些惶恐,笑道:“我不过随便议论几句,孟郎不必在意,不过,这确实是一个教训,现在各地开了不少分店,要定下一些规距,先说断,后不乱,以免被人钻了空子。”

    侯大勇顿了一下,又道:“从大梁到凤州,消息传递极为不便,大军南征之事,我只知大概,这方面你搜集到具体情况没有?”

    孟殊从怀里取出厚厚的一叠纸,道:“殿前司禁军中有不少是黑雕军军士,有十七八个已经成为飞鹰堂的人,他们全部都在前线,杜刚化装成商人,尾随着部队行动,随时和殿前司飞鹰堂的弟兄们保持联系,他们的情报非常零散,我把他们的情况汇总后,把主要事情都写在了上面。”

    在现代社会,侯大勇对鼎鼎大名的宋太祖赵匡胤地故事也是略有了解,最出名的当然是陈家兵变,至于南征时赵匡胤如何建功立业,打出赫赫声威,侯大勇确实不清楚。

    早春的夜晚,仍是非常的寒冷。侯大勇取过孟殊送来的南征情况,随手翻了几页,顿时被吸引住了,孟殊不愧为读书人,把南征战事写得全面而重点突出,即有全局,又有局部战斗,还按照侯大勇要求着重写了赵匡胤指挥地两场战斗。

    淮南激战的一幕幕,从纸中跃然而出。

    南征之战从显德二年八月底就开始了,至今已有七个多月了,宰臣李穀率领南征军在正阳关、山口镇和上窑先后击破了唐兵,战事在开始阶段颇为顺利,只是在攻打寿州之时,就遇到了麻烦。李穀大军在寿州城下苦战六月有余,损兵折将。却没有丝毫进展。

    寿州唐将刘仁赡是南唐名将,带兵甚有法度,深得官兵拥戴。刘仁赡为人耿直,不会吹须拍马,更为恶劣的是不会填词,深为唐主李璟所恶,尽管刘仁赡在唐军中威望很高,还是被贬到寿州。李璟的无心之举。对周兵却是个恶梦。刘仁赡带着满腹牢骚来到了寿州,不满归不满,作为军人地刘仁赡嗅觉十分灵敏,他料定周兵迟早会对唐境发起进攻,周军兵精将勇,唐军野战定不是对手,因此,寿州很早就开始做防守的准备。训练了城中军士和百姓,加固了城墙,备齐了粮草。

    显德三年正月初三,柴荣见久攻寿州不下,无法打破僵局。不顾劝阻,第二次御驾亲征,由向训代理东京留守,端明殿学士王朴副之。命韩通为京师内外都巡检。负责维护东京地方治安。

    柴荣亲征之时,李璟也派定远军节度使、神武军统帅刘彦贞率大军来援。

    南征大军久攻寿州不下,士气颇为低落,李穀此时又犯了一个大错误,他见刘彦贞水陆并进,逼进寿州,军威甚盛,为了防止刘彦贞所率唐军从水路进攻。断了周军退路,李穀下令南征军从浮桥退回淮河北岸,退守到淮河北岸正阳,不战而把无数军士生命换来的桥头堡放弃了。柴荣被李穀此举气得哭笑不得,他夺去李穀兵权,并连降数职,命他管理寿州府地方事务,安抚战地百姓。为大军提供粮草。以将功补过。

    幸运的是,唐军新任地北面行营都部署刘彦贞也是一个笨蛋。他不听刘仁赡的意见,坚持不毁掉浮桥,他要利用这座浮桥渡过淮河消灭周军。刘仁赡见主帅不识时务、固执己见,只能长叹着回到寿州,他对周军的战斗力了解颇深,知道刘彦贞此战必败,回到寿州后命令全城动员,再次加固城防,以抗击周军更为猛烈的进攻。

    刘彦贞沿淮河扎下营寨,他使用了一个怪招,用木头雕成张牙舞爪地猛兽,取名“撼马牌”,他想当然地认为周军的战马看到撼马牌就会受惊,唐军就可以趁机取胜。

    周军侦骑的报告令柴荣喜出望外,唐军居然没有毁掉浮桥,他急命侍卫司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