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七章回鹘商队(五)(第3/4页)  黄沙百战穿金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长得再好有什么用,刺杀节度使,真是吃了豹子胆,她早迟脖子上要吃上一刀,不过,真地可惜了,如花似玉地小娘子。”军士说完,咽了一下口水。

    这两位军士见阿思是回鹘女子,想当然地认为她听不懂中原话,且此女子又是刺杀节度使的重犯,绝对难逃一死,因此,相互谈论的时候没有回避她。

    阿思听到两个军士的对话,特别是听到脖子要吃一刀时,心中一片冰冷,虽说她作好了必死地打算,可是刺杀当场没死,勇气也就消了一半,现在听说难逃一死,眼泪水顺着脸颊一串串地流了下来。

    阿思在小屋里作美梦的时候,钱向南可没有闲着,通宵达旦地审讯着捉住的回鹘人,大部分回鹘人都是响当当的硬汉子,经受住了军情营军士地暴打,乌海作为能够进入侧厅的回鹘人,当然受到了足够多的照顾,被打得皮开肉绽却一言不发。

    但是,任何队伍都不是铁板一块,有两名回鹘人还是经不住严刑,把斯尔丁的真实身份招了出来,一名回鹘人甚至把阿思和葛萨的关系一并交待了出来。

    葛萨和阿思虽然相好,但并没有订婚,除了吐少度府中之人,知道此事的人极为有限,军情营并没有掌握葛萨和阿思相好之事。

    “我猜得没错,斯尔丁果然是阿思,更妙的是阿思居然和葛萨相好,这一夜总算没有白熬。”一大早,钱向南红着眼睛,前往节度使府上报告这个消息。

    清晨的凤州城,涌动着前所未有地活力,匆匆忙忙的商人,不断从钱向南身边经过。

    卖早餐的小店也开张了不少,回鹘人的大饼、南方人喜欢吃的稀饭、北方人爱吃的大馍和其它面食,星罗棋布地出现在街道两边,阵阵香味让人食欲大开。

    钱向南忙了一晚上,早上没有胃口,只是胡乱吃了几口,此时见到色香味俱有的早餐。不觉食欲大开。

    钱向南在一家太原人开的小店停了下来,这是一家极具太原风味地小店,店前竖着一根家旗杆,上面飘着一面旗帜,旗帜上有“太原汤饼”四个大字,上面还绣有一首小诗:天下面食数太原,山珍海味难比鲜,味在东西南北地。舌上泾渭天上天。

    钱向南读了一遍小诗,对面主人笑道:“你这小店口气还真不小,有什么好吃地?”

    小店主人是位五十多岁的汉子,见到钱向南骑着高头大马,知是有身份地人,满脸堆笑道:“我这里有个特色面食,叫八姑面,味道可好得很。客官尝尝便知道,绝不吹牛。”

    钱向南下马道:“今天就尝尝你的手艺,看你是否吹牛。”

    那汉子笑道:“不好吃不给钱。”

    说完,揭开一个用湿布盖的木盘,左手端碗。右手用削尖的筷子沿盘边向沸锅中拨出面条,山西汉子动作娴熟,面条就如丝雨般落在锅中,一会。热气腾腾的八姑面就煮好了,那汉子捞出面条后,又浇上几块羊肉浇头。

    此面味道极为鲜美,钱向南和两名亲卫吃得带劲,都没有说话,只顾低头吃面。

    那汉子是个有名的风趣人,最喜欢讲故事,见三人吃得认真。很有些得意,就在钱向南耳边讲起了此面地来历:“小店此面看似简单,其产是很有来历的。”

    他见到钱向南并不反感,又讲道:“相传在贞观年间,八百里秦川天旱三年,颗粒不收,天子下旨百姓向绵山求雨,果然大雨倾盆而下。救活了庄稼。为此天子带领满朝文武赴绵山朝圣,随同前往的还有他的叔妹世姑。岂料世姑到达绵山后。就拜五龙圣母为师,不愿再返长安。一日,她为一老婆婆做饭,但她自幼生长在皇宫,哪会做饭呢?所以和面时,面干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终久和成了稀面,实在无法下锅。于是顺手拿了一只筷子向锅里拨面,但是怎么拨也拨不断,结果便拨成了长面,老婆婆吃饭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