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叫好。
周家兄弟来过这里多次,说过不少见解,也算是小有名气。
当然,这里对于一些苦寒弟子却是一个积攒名声的好地方,也许哪天就合了某位官员的胃口,一封举荐信便能直达皇庭。
石凡也会偶尔插上两句,不过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言辞,与那些口灿莲花之辈相比,确实逊色不少。
不过十一二岁就跑这种地方,虽不是独一份,也是少见。
在场除了石凡,最年轻的便是周家兄弟,也已经十五岁了。
在一些地方,这个年纪已经有人得了一官半职。
“听说最近有几位大儒在修纂前人留下的经书文字,这可是大事啊。”
“没错,我也听说了。自打前人留下那些文字,传的时间越长,分歧的地方越多,那几位大儒能这么做,也是下了大决心啊。”
一些儒生又开始谈起了当世大儒修纂前人经文之事,这种契合自身的事情,谈的人比之前更多。
“就连咱们九江郡的郡守大人也在修纂这些经文,据说每日都在府上命人纂刻石经。”
听这些人一说,石凡也有些恍然,难怪这些日子一直见不到周先生。
周家兄弟没有意外。
一名儒生慷慨激昂地大声道:“郡守大人确实为我辈之楷模,刚平完蛮族叛乱,就开始为我们这些士子修纂经文,不愧是当世大儒陈融先生的弟子。”
石凡听了一群儒生的谈话内容,也跟着热血沸腾。
他可是一直跟随在周植身边,在这些人的谈话中,也终于大致知晓周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人,心里不禁开始升起崇拜之情。
众儒生越谈越兴奋,石凡三人也饶有兴致的在四方阁待了近两个时辰才离开。
此时已经临近傍晚,可他们脸上却不见丝毫惫态,甚至还有些许兴奋,听那些儒生辩论,可比自己在家中蒙头苦读有趣多了。
“两位兄长,这地方就不能多来几次。”
周亮拍了拍石凡的肩,笑道:“凡弟,这地方偶尔来来就行了,来多了,别人的见解听多了,自己的见解又能剩多少。”
“你看大哥从始至终都没说过几句话,哪像我们俩,这家伙精着呢。”
周明闻言,走到两人近前笑道:“二弟,你要知道,言多必失,父亲让我们来,也只是图个解解闷。说白了,那些士子口中能用的言论不多,若是一个个去反驳,我不得累死。”
说完,周明留了个背影给两人。
石凡忙追了上去,“明兄长,要不你给我详细说说。”
今天的郡守府与往日有些许不同,过去大门便是有守卫站着,也不曾这么多过。
今天门口驻扎着的守卫少说是往日的三倍,大部分还不是郡守府的打扮,一个个面容肃整,相互对视着。
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石凡等人赶回来的时候,也是一愣,可看清那些守卫的服饰,心里涌起一阵不安。
那是王家府兵的打扮,几人今早才见过这种打扮。
不会是那两公子哥带人来算账了吧,可不应该啊,他们又没出现伤亡。
三人疑惑的对视了一眼,石凡轻声道:“不会出什么事了吧,小辈之间的摩擦不是没有,再者又没出现伤亡,王家至于弄这么大的阵仗。”
周明也压下心里那份担忧说:“我们可能低估了王家兄弟,算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周亮也是笑着道:“放心,父亲不会为了这种小事惩处我们的,再说,也有可能是我们多虑了。”
“周植,你最好给我一个解释。”
郡守府大厅内,王家家主愠怒的盯着周植,指着一旁的王胜和王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