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八月十五听说书(第3/4页)  漠视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口说道:“说了这么久,口干舌燥的,怕是……”

    “我懂我懂,先生这请拿去喝茶吧。”书生从腰上挂的钱包中摸出几粒碎银,递了上去。

    “看你如此诚心,我便收下好了。”说书先生面露喜色,接过碎银。

    “咳咳,刚才说到那武媚娘推迟了一个月上京,不巧正遇上科举放榜,圣上便要她当晚于琼林苑里的琼林宴为新科进士演戏。说起那届科举,其中名声最大的便是这状元郎元鹤,一是因为他寒门出身却连中三元,要知道我大颜建朝以来,唯有此人乡试会试殿试皆是头名,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三元,朝中老臣便已视其为储相,不出意外,二三十年后必是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只可惜啊。”

    “可惜什么?不瞒先生,在下家中长辈也是在朝中任官,却是真没听过有叫元鹤的显贵。”那位书生像是不信说书先生所说。“在下也是读书之人,也是侥幸中了解元会元二元,不过对来年的殿试却也信心不足。若真有人连中三元,那天下读书人不皆以他为楷模?为何在下却不知有此人?”

    胡涂点头应声附和:“就是就是,老头儿莫不是胡说的吧?不过说书嘛不都是胡诌出来的?”

    说书先生没有理会胡涂,望向那位书生说道:“老朽不知公子身份,刚才有所冒犯,这些银子公子还是收回去吧。”说罢便掏出刚才的碎银欲还给书生。

    “先生哪有送出去的东西还有收回来的道理?再说先生是真的辛苦了,这是先生该得的。况且今乃中秋佳节,在下在此听先生说书也是一种缘分。先生还是莫要坏了这段缘分吧。”书生用扇子挡住说书先生的手,似是不愿收回碎银。

    “既然公子都这样说了,那老朽还是收下吧。”说书先生语气中颇为无奈,不过藏碎银的手倒是挺快的。

    “哼,做作!”胡涂却是有些不屑,别过头去。

    说书先生假装没听见胡涂的嘲讽,喝了一口已经凉透的茶汤,又开始说起了书。

    “想必各位看官也是充满疑问,为何此等人物如今却名不见经传?这便是当年他名声显著的原因之一。刚才说到元鹤连中三元,毫无疑问的一代人杰,只可惜最后放弃了一身荣华富贵,气得圣上不许朝中再传他的消息,所以到了如今只有少许人才知道这样一个人的存在。这一切还得从那天琼林宴说起。”

    “那天武媚娘同她的徽字班演的是一出叫《出塞》的戏,讲的是前朝公主自愿出塞与匈奴和亲停战事的故事。那武媚娘身穿一袭大红金凤纹样的嫁衣,戴着一披淡青绿萼遮面薄纱,三千青丝挽成一个如意高寰髻,那双莲藕般的玉手提着一只琵琶,莲步一迈,便盘腿坐下,架起琵琶弹起曲来,开口唱道:‘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背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唱到‘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这句时,武媚娘用来遮面的薄纱忽然掉了下来。蛾眉青黛明眸流盼朱唇皓齿,美的是不可方物。”

    “诸位在座的新科进士无一不是盯着那张天仙般的脸看,而那位状元郎执箸敲盅合着拍子,傍着状元郎的进士望见武媚娘看向这边无一不假装不认识此等无礼之徒,生怕会因此抱不得美人归。却只见武媚娘看那疯癫的状元郎微微一笑,这天仙的笑颜已把诸位进士看傻,而那状元郎把那筷子一丢,脱口而出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绝世佳句,连圣上也拍桌称这佳句绝妙,连那武媚娘也是笑着把戏演完。琼林宴结束后武媚娘便临着徽字班当夜离开京城,而状元郎留下一封书信便欲随着武媚娘离去,圣上收到那封辞官信便大发雷霆,要侍卫追回状元郎。”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