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9章 回眸一笑百媚生(第2/3页)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来,哥舒翰兵败潼关,长安震动。

    在一个细雨迷蒙的盛夏清晨,唐玄宗带着丞相韦见素c杨国忠c杨玉环姐妹及少数卫军,出长安延秋门西行。

    他们来到马嵬坡时,军士持戟鼓躁,请诛杨国忠以谢天下。

    杨氏一门,终于被枭首碎尸,但鼓躁仍未平息。

    玄宗策杖出来,行在都虏候陈玄礼奏称:“国忠既诛,贵妃不合侍候陛下,请赐其死以塞天下怨。”

    杨玉环为情势所迫,乃以白绫一束,自缢于驿馆院中的梨树下。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已成为太上皇。他的儿子在动乱中称帝,就是唐肃宗。

    唐玄宗对杨玉环思念不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此作长恨歌。

    在这首长篇斜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与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

    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而活着的唐玄宗,没完没了的吃着这一精神苦果。

    “鸳鸯瓦冷霜花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但关于杨玉环的后事,还有一说就是她并没有死,有人曾分析出六大点理由来。

    更有人传说,安史之乱时,杨玉环被扶桑商人趁返国之便,把她弄到了扶桑。至今在扶桑还保存着许多杨贵妃的传说,器物c庙宇c坟墓及好几本有关她的书。

    她到扶桑那年,才三十八岁,整整在扶桑的政坛上又活跃了三十年,到六十八岁时,才极尽哀荣的死去。一直到今天,扶桑人仍认为杨玉环是华夏最美的女人。

    总讲盖棺论定,但历来都难,杨玉环也不例外。

    表扬她的和为她鸣冤的,就有徐夤c狄昌和白居易等人。

    徐诗:“当年从龙如从云,只有杨妃死报君。势穷一身殉社稷,中兴应作荩臣论。”

    狄诗:“马嵬烟柳正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地下阿瞒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就连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对杨玉环寄予同情。

    但批评她的也有,如:“及玄宗平内难,开元之始,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虽安史之变,不尽由于女宠,然色荒志怠,惟耽乐之从,是以住用非人而不悟,酿成大祸而不知,以至渔阳鼙鼓,陷没两京,而河朔之镇,从此遂失。”

    其实,如果当年杨玉环没有被李隆基看中,原本可以是很幸福的。

    历史记载,杨玉环,字太真,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出生地为四川成都,祖籍山西永济。

    杨玉环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

    她的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c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亲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

    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十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洛阳。

    在她十七岁时,武惠妃在洛阳为寿王选妃,挑中了她。

    她有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婚后,她和寿王的夫妻生活原本幸福甜蜜。

    然而,在一次皇家温泉聚会时,皇帝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

    于是,唐玄宗以让杨玉环“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

    经过一番暗度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