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确实也没有在黄龙山里驻扎过,这倒好,没有利益冲突了,那就好说。朱元璋拱了拱手,指了指视野远处的一个小山头,道:“八大王兄弟,你们远道而来,又被官兵追剿,肯定很辛苦,我在那个山头上扎了些营帐,不嫌弃的话,就到那山头上去休息一下吧。”
他这话换了任何一个被官兵打得狗一样窜的义军首领听到,心里肯定暖暖的,但是张献忠却不是普通人,他的想法与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从某个方面来说,他和朱元璋是属于同一类人——枭雄!这种人特别擅长从别人的话里抓出细节,猜到别人的心思。
他斜眼看了看朱元璋指着的山头,又回过头来,看看了朱元璋背后的主寨,眼角不经意地就抽了抽,从朱元璋请他驻扎在旁边的山头这个小举动,他看出来了:人家不欢迎他!嘴里说的辛苦,那都是客气话,潜在的台词是,你赶紧路过了滚蛋,别在这里碍眼。
“嘿……朱八!”张献忠嘿嘿笑了一声,似乎想说点什么,但看了看朱元璋背后的一排头领,又看了看山寨上面整整齐齐列队“欢迎”他的军阵……张献忠什么也没说,只是拱了拱手道:“谢谢你准备的营帐啦,老子累得要死,正好美美地睡他妈的一觉,哈哈哈……劳烦兄弟帮我守营了……”
“嗯!”
朱元璋的眼光和张献忠的眼光对到了一起,那一瞬间,空气中似乎炸开了一个小小的气场,两个人用刀光般的眼光互拼了一记,激起了一道看不见的漩涡,在两人之间的空气被这个漩涡所圈入,发生了微妙的凝结。
最后,张献忠将头转开了,他不是怕朱元璋,而是怕了朱元璋背后整整齐齐的几千军队……如果在这里打起来,他知道自己没有胜算,所以明智地选择了退让。
在一瞬间,两人用自已的军队作为筹码过了一招,只是这一招过得如此的隐蔽,除了他们两人,谁也不知道两边的头领已经打了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走了!去朱八大哥给咱们准备的山头上休息。”张献忠转过身去,对着手下们吆喝了一声,和身后的那群亡命之徒一起兴高采烈地向着小山头奔了过去。
看着张献忠带队上了他安排好的山头,朱元璋心底里冷哼了一声,此人果然是个枭雄,至少有一点他就比英雄要来得强,那就是识实务,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刚才自己面对的是王二,或者苗美这种死心眼的人,说不定会强烈要求去主寨里看一眼,那就搞不好会发生冲突了。但是张献忠却不同,他审时度势的速度很快,只扫了一眼就作出了判断,选择了退让……这正是一个人要获得成功,走上高位必须具备的素质。
“能混出名堂的,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这家伙满嘴脏话,看似粗豪,心却很细!”朱元璋对张献忠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
却说张献忠满脸带笑地走进了朱元璋为他准备的帐篷里,在一张临时搭起来的草席床上坐了下来,刚刚坐稳,脸色就沉了下去,黑得有如一块炭似的,他对着外面叫道:“一纯,你在帐篷外吗?在的话就给我进来!”
随着他的呼唤,一个小少年钻入了营帐,这是一个十岁大的孩子,名叫李一纯,陕西榆林人,在张献忠起义时,跟随他一起起义,被张献忠收为了义子。与他一起被收入义子的,还有另外三个孩子,岁数各不相同,李一纯是其中排第三的孩子。
他聪明好学,而且机智勇敢,在张献忠的心中,属于可以重点培养的将才。所以每当有什么重要的事时,都会派这个义子出去处理。
当然,这个儿子并不是他最疼爱的儿子,他最疼爱的义子叫做孙可望,是四个义子中岁数最大的一个,张献忠一般不会让孙可望去做太危险的事,以免他遭遇危险。
简单来形容的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