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盗玉之贼(第3/5页)  千古情之又见西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间打铁铺,打铁的师傅见到我们二人,默不作声只是向后努努嘴。

    后院里有两间房,郭处和我走进其中一间,见郭解在蒲草席上“箕踞”而坐,还有两个手下跪坐一旁正喝酒吃肉。席中央,一个人衣衫褴褛c五花大绑地跪在地上。

    汉代上至帝王下到平民,坐卧起居都用席,一般都用蒲草和蔺草编成,也有用竹子的。“席地而坐”源自于此,铺席子自然不能穿鞋,所以韩日等国进门脱鞋的规矩其实也是源自于我们的老祖宗。“箕踞”的意思是两腿向前伸直坐着,是无礼的坐姿。(官宦人家也有坐“榻”的,“榻”是较床轻便的一种坐具。)

    我住靠山村时嫌这种起居方式太别扭,所以一直按二十一世纪的习惯布置居所,刚到长安时在郭解的寓舍住了一天,后来再搬到肖刘馆,也都使用“榻”这种坐具,方便又不用脱鞋。(但坐“榻”时还是要脱鞋的)

    见我进来,郭解站了起来,笑道:“兄弟快来看,这人可是你要找的人?”

    说着命令那人抬头,我一看他的面容,心中激动非常,果然正是按照赵大伯所描述的那个人。看他二十几岁的年纪,衣服虽然破烂,人长得倒很清秀,一脸倔强的神情瞪着我。

    我迫不及待地问:“我的和田玉呢?”

    他“哼”了一声扭过头不说话。

    郭解在一旁冷冷地说道:“来人,再赏他几鞭子。”

    这时我才发现,他不能蔽体的衣服上有着斑斑血迹,露在外面的皮肤有着条条血痕,显然是鞭打的痕迹。

    我忙抬手止住郭解,温和地对他说:“你只要告诉我实话,我一定放了你。”

    他看了我一眼,半信半疑。

    我走到他身后,为他解开绳索,再度保证道:“相信我,我与这位郭先生关系不错,他会给我这个面子的。郭兄你说是不是?”

    郭解依我请求点点头道:“只要你说出和田玉下落,我绝不为难于你。”

    他垂下头,略为思索,哑着声音说道:“不错,是我偷了那块玉”我大喜,他接着又说:“可是我已经将它卖了。”我的笑容凝固在脸上。

    “你卖给谁了?”我的声音不觉微微颤抖。

    “是一位姑娘。”他说,“得手之后转回长安,在一间酒肆中遇到她,她见到我手中的玉环很是喜欢,便央求我卖与她,我见价格不错便卖了。”

    我闭了闭眼,这样的答案也在预料之中,于是拿出事先备好的笔和布帛,垫上块木板,用铁钉固定了,又问道:“你还记得她的相貌吗?”

    他说:“她很好看,弯弯的眉,圆圆的眼,小小的嘴,长长的发,身材不高却极匀称,总之,总之很好看。”

    看来他对那姑娘倒是印象深刻,八成是看人家漂亮,糊里糊涂就把东西卖给她了。

    我再详细追问,他除了反复重申“弯弯的眉,圆圆的眼”之类的话,再也讲不出那女孩子的特点,而这种长相的女人满街都是。所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对使用毛笔还不太熟悉)画了一幅又一幅,幅幅不同,他却一直摇头说“不是”。气得我把毛笔狠狠扔在地上,怒指着他“你,你”地说不出话。

    郭解劝了我几句,说道:“兄弟不必急躁,若信得过为兄,找这一女子之事,为兄一力承担!”

    我觉得他早就在等着说这句话。

    我努力地使自己冷静下来,转而再问那个贼:“如果再让你见到那位姑娘,你能不能认出她来?”

    他肯定地点点头道:“自然认得。”

    我想了想,对郭解说:“先生,我想暂时将此人带回肖刘馆去,再详细问问他,看能不能问出什么线索。此外,这事还得有劳先生帮忙,刘丹多谢先生了。”说着按照汉朝的规矩,对他深深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