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陆,九宫而布,各为四正位寒川,苍川,炎川,荒川,四偏位宁川,烟川,莽川,晴川以及中原浩土。
百余年前群雄并起,剑国无方而现,以并吞八荒之势席卷弥海之滨,剑指中原,夺半壁江山。当其时,剑国势大,无能出其右者。
正当中原诸国暗度对敌之策时,剑国锋芒尽敛,革除军队,销兵隳甲,遣臣出使各国,声愿永结同盟,以固江山。
诸国皆虑,不知真伪,然碍于雄威,无以相拒。太元历二千七百三十年四月,中原及苍川数十国于剑国西陲青芒镇缔交,同年五月,剑国定都原城,独孤谨称帝,帝号成建。
其后,剑国锁国,仅开商道八处,外人不知其内。
六十年后,中原平、齐、安、卢四国革新,国力日盛,欲挥军东进,夷平剑国,一雪前耻。
太元历二千七百九十年五月,四国荡平周边小国,集结四十万大军攻打剑国御神关,攻七日,剑国开关,四国以为剑国知不可敌,乃喜。
然,万余轻骑出关,势如破竹,击碎四国四十万军队,次日,剑国军队十万,自御神关出,所到之处摧枯拉朽。
次年八月,安、平灭,齐、卢降。剑国之势,锋芒无两。
又次年初,剑国开关。
诸国始知其是。
诸国见于剑国军力,以其行军国之道,却发现剑国实则自数十年前年前便以文为治,至如今,考举完善,诗文盛行,竟不见霸道所在。
凡城镇,衣食不缺,则必有书籍候教,是以书院私塾琳琅满目,争鲜斗艳,而众多书院之中,最富盛名的便是“青云书院”。
青云书院并非一家,而是一国。
太元历二千八百零二年九月一日。
白天,就读于歆顺城青云书院。
歆顺城位于剑国东北,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其北四百里与宁川罗国接壤,是一处通商要隘,而罗国有四分之一地域处于寒川,足以采集寒川特产,由于种种地利,歆顺城虽地临边疆,却不贫瘠。
青云书院坐落于歆顺西郊山间道,远避城嚣,偶有商旅马车经过,马蹄踏踏于青石道上,不仅不令人心烦,反能生出一种绝尘之感。
青云书院,北三间室,白天坐,读南华。
少年人并不修道,只是喜欢道士,喜欢他们的出尘飘逸,不事人间,喜欢拂衣而去,了无牵挂,喜欢没人会管着他们。少年人这时并不知道当道士也有早课晚课,每日挑水洗衣习武,并不轻松,只是因为他们能如何如何并且看着好看就打心底里觉得惊艳。就像多少青衫白马侠客郞,第一次拿剑只是因为能够吸引心仪女子的目光,而不去管练剑会有多累。只是如果有机会,哪怕知道这些,白天也会去当道士。
白天相貌平平,眼角低垂,眼袋微紫,像是没有睡好,经此一衬,略显阴郁。眉梢略粗,若非如此,倒也算得上剑眉星目。可惜不只是皮肤太薄还是供血不足,嘴角处颜色阴暗,显得嘴宽,如此一来,就更显得粗糙。
众人烦闹,白天没心情再读,心道众人皆不认识,何以这区区片刻便能相视熟稔,嘈杂万分,当初建书院之人,费伊心力选了僻静地方,也抵不过内里人多话,静不下心,读不下书。
白天没有两耳不闻外事的定力,于是将手中书籍翻来覆去,最后摸了摸扉页印的非常漂亮的神州二字。
予不知时起,世人便言神州,不闻其风,不见其野,唯卷帙繁浩,幽成其史,似不为伪,又不敢言真,直至今日,便若桃源。
有人认为“神州”为一组织名,就像史上的诸多杀手与情报组织,有人认为“神州”包罗万象,已非少数人力所能及,其所来,必是另一方天地。而关于那“一方天地”,有说乃异界,又说是来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