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主力战舰。
相对于爪哇共和国的财大气粗,日本政府则显得捉襟见肘——由于世界大战的爆发对日本的经济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日本的工业品出口几乎比战前提高了一倍以上,国家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但是海军装备尤其是大型主力战舰的价格已经不是甲午战争时代所能够相比的了,同时也因为中国政府对日本的控制,使之无法拥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这样威胁比较大的海军主力舰船。
这一次中国虽然在武器装备上对日本开了条口子,允许其拥有十二寸主炮的战列舰,但是令日本政府非常苦恼的是面对高昂的战舰价格,想要重建日本海军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自从日本海军被中国摧毁之后,日本的长州陆军派一直主导着日本军事的发展,而萨摩海军随着两次中日海战而元气大伤,国家财政的紧张使得日本在这次机遇面前选择了以陆军为重点,海军购置一艘无畏舰的模式。
这些搜购来的旧式武器装备被谭延闿集中起来做为扶植俄国分裂势力的投资本钱,这些过时的装备对于中国陆军来说和废钢铁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俄国地方叛乱势力眼中却是非常不错的武器。除了略有陈旧,九三式步枪和俄国陆军的水连珠是同一时代的产品,而俄国陆军从大战开始到退出战争也没有满足人手一支枪的基本要求。
对于支持俄国反叛势力,这项工作将会由内务部来完成,在西伯利亚内务部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一个仇视布尔什维克政府的沙皇旧部,而在中亚地区只要有点规模的反叛势力内务部都会支持——西伯利亚虽然广袤,但是人口数量决定了要想扶植一个长久存在的政权就必须要集中扶植一个,若是像中亚那样搞“多头”会被初步稳定下来的俄国苏维埃政府轻易的各个击破。
列入内务部视线的所谓“白俄匪军”的领导人名单一大串,然后根据其活动和影响的范围最终决定到底支持哪一个,邓尼金、高尔察克、尤登尼奇等人赫然在列,而高尔察克则成为中国支持的主要的目标,当然内务部也对高尔察克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的结论却是非常不佳,只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当中国将注意力集中到俄国身上的时候,七月四日奥匈帝国陆军中的一个团在后方兵变,但政变未遂——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开端,奥匈帝国已经严重透支,这次兵变则是这种严重透支国家元气最激烈的表现。根据内务部的情报表明,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内部都不是很稳当,在中国断绝同德国的关系后,同盟国的物资补给则更加困难,国内的境况也每况愈下,国内四处酝酿着革命的空气,在这点上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后更加明显。
不过在战争问题上中国保持了一如既往的缄默,只是中国继续加强内部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随着战争进入尾声,虽然协约国在中国的订货依旧不少,而且因为物价上涨的因素成交量甚至上升,但是战争结束已经是大势所趋,战争结束后中国的相关企业该如何转型,如何来消化数目庞大的失业工人。
关于如何安置失业工人的问题,谭延闿从五年前战争尚未爆发的时候就已经着手考虑,而事实证明他的某些想法是有些杞人忧天了——这五年来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工人阶层扩张速度最快的时期,繁荣的战争产业促进了中国工人阶层规模的扩大,同时也造就了相当数量的“中产阶级”。以目前中国工人的收入水平而言,一名中国工人的收入在租房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让一个五口之家过得非常宽裕,并且有能力支持一个孩子上大学——这完全得益于谭延闿一力推行的《劳动保障法》及其相关企业法规的制订,虽然中国的劳资纠纷依旧存在,但绝对不会到达罢工这个水平。
在谭延闿看来战后的和会对中国来说意义不大,无非是全球殖民地再分配的问题,中国已经在开战之初便通过贸易交换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