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湖(第4/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例子,巨型攻城炮说白了就是巨型臼炮,在难度上远低于海军所使用的同口径舰炮,也没有三联装炮塔所涉及的炮弹散布问题……我们在制造这种四百零六毫米巨型攻城炮的时候,已经最大限度的考虑使用海军用炮的构件,这样在后勤管理和供应上也会容易一些并且大幅度降低成本,生产这样一门巨炮的时间在三个月左右,如果订单足够多的话,这个时间和所需要的成本会降得很多……”

    谭延闿听后点点头说道:“国家军事委员会很可能会采购十门左右的这种巨型攻城炮,给你们的工期大约是八到九个月左右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当然在炮弹供应上你们同样也要做好准备,毕竟在国内只有你们这里可以生产这种口径的炮弹……”

    刘总工程师笑了笑说道:“时间上应该是很充裕的,不过我是搞技术的,生产方面还是需要相关部门与江南局沟通一下,我可做不了主!”

    谭延闿心中略微盘算了一下说道:“这是没有问题的,到时候保密部门会介入,军方会派人来具体协调此事……”

    在谭延闿看来经过十年前中俄战争和现在两年的欧洲战场消耗,俄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大幅度被削弱,要塞建成后也不是不需要修缮管理的,显然因为国力的削弱,要塞等国防军事工事的修缮会被派到步枪的后面——欧洲战场上俄国军队装备之恶劣已经是出了名的,三个人合用一杆枪,连子弹的数量都不能保证,更何况修缮要塞?这也是谭延闿没有采购像德国那样的四百二十毫米巨型攻城炮的原因,虽然他手中也有德国这种巨炮的设计图纸,但是这样口径的巨炮会让中国军方的后勤部门又多了一种弹药,这是一种很大的浪费——陆军的十四寸攻城炮炮弹就是因为无法和海军通用,所以只采购了六门,炮弹储备也被压到最低,因为谁也不清楚这样的巨型攻城炮会放在什么时候使用。

    总体来看谭延闿是非常重视军事发展的,中国的国力也绝对可以支撑比现在规模更大的军队,但是谭延闿同样在军费上的控制也是极为严格的。在谭延闿的要求下,中国军方的武器弹药在口径上尽可能的做到最大限度的通用性,这样直接带来的好处便是军费在这一块的支出下降,同样在后勤管理上也得到了优化,相比之下在欧洲战场上,交战国巨量的弹药消耗的背后是后勤部门人员疲于奔命的身影,中国的后勤人员要比欧洲的同行们要幸福的多。

    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欧洲战场上的索姆河战役和大西洋上的海军战斗上,但是中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始运转起来,除了早期经过兵力调动让俄国人稍微紧张了一下,但是看到中国陆军在全国范围内都开展各种练兵活动,而中国在外交上也没有特殊的表示,时间一长俄国的警惕心理就下降了很多,而国内一触即发的局势也不允许俄国当局有更多的心思关注别的地方。

    要说的是现在的俄国已经不是沙皇时代了,持续了三百多年的俄国罗曼诺夫王朝被二月革命所冲垮,而此时的俄国正处于一个罕见的阶段——资产阶级政府和苏维埃政府并存的状态。这种状态肯定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的,在谭延闿看来也许自己还没有影响到“十月革命”,如果没有算错的话,历史上的“十月革命”只会提前没有延后的道理。一旦俄国的苏维埃政权建立,那对于中国来说就要进入战争倒计时了——谭延闿不会允许历史上的如此强大的苏联如期出现,那样将会对中国的政治和国防形势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他要做的是尽最大可能削弱俄国的实力!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