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六章 破交(第3/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国南方海军主力南下对英国的远东舰队已经构成了足够的威胁,两艘东云级战列舰和两艘西藏级战列舰构成的舰队核心足以歼灭英国目前部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所有战舰。结合苏门答腊岛上发生的突然事件,谭延闿在西太平洋的雄心已经表露无遗,并且在世界范围内的战略布局也开始初现端倪——美国在对待欧洲大战的立场上偏向协约国,而中国为了延长战争或者是让战争的惨烈度更上一层楼,所以在太平洋策略上更偏重同盟国。

    美国可以向协约国输入战争物资,那中国为了平衡欧洲的均势便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给协约国制造麻烦——印度、澳洲、南美都是协约国重要的资源供给地,甚至还是重要的兵源供给地。如果能够在这个时候顺便达成中国的某些战略目的,那谭延闿认为这种保持欧洲均势的行动就是必要的,毕竟德国的海军虽然很强大但却被封锁在自己的军港中无所作为,而施佩中将的舰队在太平洋的存在就极具战略意义,它可以有效的钳制协约国,甚至迫使协约国分散本土舰队的力量给德国公海舰队创造出击的机会。

    苏门答腊岛华人事件明显是中国政府在背后操纵,自从荷兰失去四分之三的印尼之后,荷兰殖民政府对华人的态度就已经大为改进,像华人可以进入政府工作,虽然职位并不高也不能掌握真正的实权,但这已经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改善,至少华人在苏门答腊岛上的地位比二十年前有着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是无可置疑的。

    那家华人餐馆能够在土著调戏服务员之后迅速将肇事者弄死,这些服务员所拥有的枪支本身就是个疑问——这种在中国俗称匣子炮的1894式手枪只有在中国军队中装备的最为广泛,中国高级将领的佩枪都是这种枪,虽然相对于世界主流手枪而言它并不美观,但是这种手枪的设计者是谭延闿,所以中国生产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枪便是1894式手枪,这很能说明中国政府在事件背后的影子。

    在事件发生后,中国南方舰队原本停留在泗水港的主力便开始向马六甲海峡方向驶去,在舰队炮火的掩护下中国军队开始在距离巨港以北一百二十公里处的一处海滩登陆。这是两个中立国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而开始的战争,更是将已经处于不停对峙消耗状态的一战推向新一个高潮的事件——德国人看到将中国拉下水的机会,开始在荷德边境集结兵力准备对荷兰宣战,而协约国则拒绝了荷兰参加协约国的申请,堵上与中国交战的通道,同时命令英国太平洋舰队和印度洋舰队严阵以待。

    由于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驶进印度洋的时间,所以中国挑起战争的时间比较充裕,这次登陆苏门答腊岛的中国士兵是在海南岛训练成军的第六十七师和六十八师。虽然中国国防部在准备时间上并不充分,不可能将老牌部队拉到爪哇共和国,但是以荷兰在苏门答腊岛上的驻军数量不足一万人的规模而言,中国军方对此次登陆苏门答腊岛并且完成占领任务是极具信心的。

    按理说像中国这样撕开面纱赤膊上阵占领别人的殖民地总是要速战速决的,不过中国军队的行动速度一点都不快,甚至可以说是“慢慢悠悠”。这不是因为中国陆军作战不利,相反在巨港城外中国军队甚至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三千多荷兰殖民军在象征性的朝天放了几枪后,便向中国军队投降了——这些殖民军在这里是度假的,不说武器差到极点,还做不到人手一杆枪,没法和装备精良的中国军队向对抗,相比之下荷兰在军备上一点也没有接受当年的教训。

    中国可以一反常规的慢慢收拾苏门答腊岛,但是英国人可等不起,施佩中将的舰队最近胃口越来越大,活动也越来越猖獗,几乎将整个太平洋搅得一团糟,而英国舰队则在科伦坡港中无所事事,协约国承受不起这种损失。可中国的“肢体语言”又明确的表示如果英国舰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