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坚定的相信德国会在这场战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和土耳其的青年军官有着很深的联系。如果奥斯曼帝国坚信德国会胜利,那么他们曾经失去的东西就会重新获得,毕竟这场战争的爆发原因便是在于重新分配世界的殖民地,尤其是英国的殖民地。再者土耳其认为它的海军已经“足够强大”,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购买更多的中国战舰加重国家负担。
对此谭延闿也只能表示遗憾——科威特的石油可以保证中国在未来的全球能源战略中的地位,毕竟中国不鼓励开发国内石油资源,在获得了南洋之后国内的石油需求都是由南洋来满足的,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科威特在谭延闿心中的分量。不过对谭延闿来说控制中东石油还有很多方法和机会,而现在“中东油海”还处于云山雾罩的阶段,也不急于一时。
协约国对美国采取拉拢态度,更多的向美国下订单,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贸易,中国的物资源源不断的向英国、法国或是通过陆路中立国通道向交战国双方运送,美国一时还无法达到中国这样的生产水平。即便如此美国对协约国的态度已经好转了许多,在舆论上重新是“西风压倒东风”——美国也没有必要非要一根筋走到底,协约国的一部分订单就够让美国忙活了,而协约国的外交家们也是出于先稳住美国的想法,等美国的胃口越来越大的时候,战场上的形势说不定已经是协约国一边倒的压倒同盟国,就算美国有意见也是无可奈何了。
德国也看到了封锁英国周边海域用以对英国实饥饿战术迫使其投降的迫切性,在水面舰艇没有任何效果的前提下,德国向英国发动了颇具攻击力的潜艇战,进而在1915年二月德皇正式宣布德国海军将会进行无限制潜艇战——柏林宣布不列颠诸岛周围的海域都是战区,不管是哪一国的船只,只要一经发现便会被“送往海底”。最重要的是德国还宣布,在战区内活动的任何船只,德国潜艇都不会事先予以警告直接击沉——前几个月德国潜艇作战时还要浮上水面朝商船开炮警告,旅客和船员们就会驾船逃走。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