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古往今来单纯的陆军兵种也从来都是多头统治。
虽然谭延闿一手缔造了“留德士官系”,但是在国内武力高度统一之下,留德士官系的存在已经都快要成为“怪物”一个级别了。国家强力机关的高度统一在和平时代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皇帝”情结还普遍存在的时候,军队过于强大不利于政府统治——这涉及到谭延闿心中的一块隐忧,他知道自己可不是长命百岁的料,前生记忆中对于自己的寿命可是不大乐观的,尽管在这方面他已经很注意,不过将一国之安危紧绑在一个人身上,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自己活着的时候有足够的威望来降服留德士官系,若是哪天突然撒手而去,政府对军方的处理不得当,搞不好就会发生军政激烈对抗。虽然从中国的军事机关人事制度上留德士官系是绝对的霸主,但毫无疑问谭延闿已经开始动手诸如培养本土的保定派来改变中国陆军中一派独大的现象了——事实上中国目前有好几所重点中央军事院校,分布也是极有特色,现在看来不过是曹锟就近培养保定派的保定陆军学院而已,而各大军区所辖范围内基本上至少都有一所重量级军校存在,还有谭延闿亲自坐镇的中国国防大学。
在谭延闿的规划当中,无论是留德士官系还是所谓的保定派,迟早都会被淡化下去,到时候就可以将“山头”派系之争变成纯粹的军事理论认知之争。陆军内部的不同意见争论逐渐演变成类似“陆海之争”那样的无伤大雅的分化,当然这条路还很漫长,毕竟中国历史上一旦涉及到改朝换代的问题总是要牵扯到武力,中国海军沿袭了西方海军的传统,基本上没有陆军这么灼灼逼人的架势,所以陆军的何去何从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安危。
如果不是因为中国陆军和德国亲密的“血缘”关系,分化陆军留德士官系一家独大的布局可能要拖上很长时间,但是谭延闿对一战的规划就已经注定要站在德国的对立面上,是以在五年陆军建设规划纲要中,中国陆军的几大军区划分中,除了对俄边疆军区加强之外,只有北京军区的实力是成倍增长——北京军区的京畿卫戍军肯定是要做为出国作战的主力部队来使用的。
中国已经持续近十年的亲德政策,而在满清时代除了胶州湾事件之外,德国无论从民间还是到官方一直都留给中国极好的影响。因为除了短暂的胶州湾事件之外,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现在七十年的时间里,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外交事务,并且就绝大多数都是对德国一边倒的支持,德国在中国的影响之大已经不可估量——在民间如果抛出官方控制和爱国因素之外,德国货往往意味着高品质,当然其价格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承受的;中国官方在谭延闿的政策的影响下,德国极其盟友是中国在国际外交场上的坚实基础。
中国还没有适应“丛林法则”,“信义”在普通中国人眼中是极为重要的,谭延闿做为独裁者是完全有能力让这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但是在世界大战打响之后,中国要谋求最大的利益势必会在两大阵营中择一跟随,到时候他选择英国一方那就相当于让高速行驶的火车头转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弯,先不说会引起怎样的不良后果,至少他的名声算是臭大街了。
改变德国在中国的影响力为日后的世界大战中中国站队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而第一步谭延闿便选择了军队。其实谭延闿早就注意到德国在中国陆军中的影响力,在中俄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就已经大大削减了中国陆军从军官到军校生前往德国受训的人数,当然为了了解德国军事,紧紧跟踪欧洲陆军的最新发展,留德深造的军事人员还是很多的。
时间很快便过去了两年,在这两年中中国依旧保持着高速发展,中国的快速发展受益者不仅仅是中国,同时英德法美都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就连日本也在这两年中保持了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