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变再变(第2/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时中国对日本的大青岛海战一举奠定了中国远东头号海军强国之后,荷兰就开始犹豫了,这也是因为谭延闿一夜之间让中国变了颜色太快没有给任何人机会。

    不过荷兰对婆罗洲并没有死心,当然荷兰没有对婆罗洲死心,而德国也在紧盯着这个地球上任何一块没有主儿的地盘,只是德国人下手比较晚,在婆罗洲连个傀儡都没有,这块“无主之地”似乎就成了一块真空地带。婆罗洲自从1905年之后就更加“安全”了,因为中国在中俄战争中出人意料的击败了俄国,并且随后的政策中对南洋华人另眼相看,这让荷兰更不敢贸然出手。中国突然出兵占领马辰,在很多人眼中这是正常的举动——从兰芳共和国覆灭之后到现在,包括荷兰人在内都选择性的“忘记”了这块地方,当然如果中国国力虚弱,荷兰人肯定会占领这里的。

    三月十八日,谭延闿召见各国驻华大使,在会议上他毫不隐讳的表示:“如果荷兰政府不能承认并且切实的履行‘华人二十条’,中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战争……现在看来,结果令人非常遗憾,荷兰政府似乎正在选择战争……”

    中国散布在世界的华人不知道有多少,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已经是在当地生活的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华人,像东南亚有的华人迁入比较早的家族甚至都已经超过了五代。在满清政权时期,对于中国人侨居国外的国籍问题一直都是一个老大难,在谭延闿建国之后初期也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直到中俄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各地的中国人,才从立法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政府不承认双重国籍,而侨居在海外的具有中国血统的中国人,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而放弃中国国籍入当地国籍的则为华人。

    按照中国政府的国籍法定义,侨居在南洋的中国人绝大部分是华侨,只有极为少数的中国人入了当地国籍,这些人大多是基督徒,由于各种原因加入当地国籍,这样一来他们就自动放弃了中国国籍。让荷兰政府感到忧心的是,受到当地土著冲击的学校伤亡的人全部都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华侨,中国如果借此动手的话,那是没有什么道义上的障碍的。

    当然所谓的“华人二十条”给中国方面也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因为这是保障非中国国籍中国人的权益,但是这个“华人二十条”在言语上还有很大的回旋之地——谭延闿对于将南洋地区归入中国领土没有这么强烈的需要,而且这会惹恼了一群西方列强,政治上不划算,他倒是希望南洋的中国人放弃中国国籍加入当地国籍,以此来夺取当地政权甚至是自立成为国家,这就可以绕过众多壁垒。

    荷兰政府也许正是看出了其中的隐忧所以才会对“华人二十条”如此抗拒,只不过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本土实力,荷兰这个昔日的“海上马车夫”也是无可奈何——满清政权时期荷兰好歹也算是个列强,纵然不能和英法德相比,至少在吞并婆罗洲的问题上不应该这么犹豫,可惜行事畏首畏尾对空有躯壳的满清政权和已经基本与本土断裂的血缘纽带的南洋华人还踌躇万分,这就更让谭延闿感觉至少在婆罗洲的问题上他还是有很大把握的。

    也许在列强眼中中国和南洋华人应该是穿一条裤子的,不过只有谭延闿才能够看出如果条件允许,南洋华人照样可以站到中国本土的对立面上来,后世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当然这和本土政权漠视南洋华人的悲惨遭遇有很大的关系,但不可不防。

    正因为如此谭延闿才会在南洋子弟兵面前毫不顾忌的让那两千多殖民军在大口径舰炮下飞灰湮灭,而出兵婆罗洲也是在南洋真正扎下本土政权的一颗钉子——德国在南洋的殖民地位置太靠外围,如果单凭新几内亚岛东部的德国殖民地来控制南洋,未免有些“孤子”的味道,有婆罗洲做为纽带这个问题可以很好的解决,同时也可以将南洋华人和本土的联系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