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自己的家中闭门谢客两天后,决定以私人的身份向中国发出访问的请求——日本的现状已经证明了中国政府的决心,只要日本还站在与中国为敌的立场上,并且还继续充当列强国家遏制中国的工具的话,中国对日本的敌对态度就会永远持续下去。伊藤博文决定访问中国,开始走另外一条对日本更加恰当的路线——亲近中国远离欧洲。
伊藤博文访问中国的请求很快被反应到谭延闿的手上,对此他到并不排斥,对于日本的未来他心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打算——日本毕竟拥有几千万人口,他不是屠夫除了将日本从地球上抹去之外,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未来的中日关系。如果一直是你死我活的相互敌对下去,谭延闿心中并没有任何犹豫,相反如果日本更弦易辙的话,说实在的他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才好——他是认同全球分工合作理论的,从甲午战争到现在快十五年了,这中间中国虽然发生了一次政变性质的小规模暴力革命,但是国内的工业与经济基本没有受到任何冲击,中俄战争也被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通过这十五年的发展,中国可以说已经拉下日本一代人的发展,这就给中国和日本合作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谭延闿虽然通过准许伊藤博文进入中国访问这个举动来表示他对日的态度已经趋于软化,但是他对日本的警惕心理从来就没有降低过——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绝大多数都是正面的,但是日本对中国的历史影响也不小,并且绝大多数都是负面的,最臭名昭著的便是“倭寇”这个词汇。日本的海盗性质是不会一夜漂白的,中日关系就像行走在悬崖边缘的旅人,一个不注意随时都可能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伊藤博文正准备启程前往中国的同时,中国和英国在伦敦进行的谈判也以闪电般的速度结束——中国和英国达成了包括如何处理远东危机的条约之外,私下里中英也达成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条约——想要解决远东问题,不给英国佬一定的好处是绝对不行的,不过涉及德国方面的一些问题,谭延闿授权给沈静,只要中德没有敲定的问题都可以来和英国佬谈,一旦敲定的问题就必须要按照合同去走。
英国人付出的代价是承认中国在远东的权威,并且与十月一日中国国庆节之时正式归还香港,当然还有一些科技方面的交易,以此来换取中国在远东和世界政治外交上的配合。当然这种配合主要还是针对德国为主,包括要求中国停止向德国出售蒸汽轮机、四十五倍径十二寸主炮的技术等等,不过这些要求被沈静予以驳回——这个时候撕毁已经达成的经济合同对中国的名誉而言损失是极为惨重的,况且中国不卖蒸汽轮机,美国照样卖,或许英国人卖得比美国人更积极,中国没有道理不去吃属于自己的丰盛午餐而留给美国佬和英国人。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