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钧一发(第3/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是中国完全可以将其扣留补充到自己的海军当中去,如果真的要和中国开战的话,英国远征舰队抵达远东没个一年半载是不行的,有这些时间中国海军在战争的威胁下还不知道会做出怎样的举动——中国海军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是明显的是一支防御舰队,在中国海军中战列舰固然是一大亮点,但相比之下费舍尔更担心承担中国近海港口防御主力的几十艘潜艇。

    费舍尔的反对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在无畏舰的问题上他确实是蒙受了不白之冤——英国不造无畏舰并不代表别人不造,事实也是如此,英国无畏舰才刚在海上航行几个月,中国同类型的蒙古号战列舰就已经服役了。在现实面前,很多曾经指责过费舍尔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至少因为费舍尔的缘故,英国在无畏舰的建造装备上还是走在世界的前面,虽不能达到“两强标准”,至少可以领先任何一个国家。

    张伯伦的反对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英国的经济情况非常不好,而英国几乎是对海军一路绿灯加紧赶造战列舰。自从无畏舰出现后,英国更是以每年四到五艘的速度来造舰,而今年因为来自德国的情报和提尔皮茨去年将原本德国打算今年建造的两艘战舰秘密分配下去,这就使得英国根本没有坐下来喘息的机会更加疲于奔命的建造战舰。

    张伯伦的想法很简单,德国的无畏舰源于中国,而且在大型蒸汽轮机和战列舰主炮方面更是离不开中国,英国放弃香港是丢面子,但是却可以获得现实的好处——中国的船坞不会为德国而工作,这就变相的降低了英国海军竞赛所承担的压力,英国国内经济会因此得到喘息。张伯伦虽然是属于强硬派的代表人物,但是面对英国海军协会在年初提出的:“我们要八艘!”的口号面前,他实在很难想象如果英国再这么不顾一切的继续建造战列舰,那英国的经济还能够支撑多久?!

    英国的造舰产业固然可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但是一艘战列舰的采购价格以及其以后维修保养所需要的花费,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承受。尽管张伯伦不愿意,不过他还是不得不承认英国应该将目标转移到欧洲不稳定因素的根本——德国身上来,而不是将精力花费到万里之遥的远东中国,只是张伯伦并没有将他心中的这一想法公开出来,因为这显然是需要英国放弃“两强标准”和对不友好国家的绥靖。

    正当英国当局在讨论如何对待中国问题的时候,中国访问舰队驶出汉堡港进入北海然后绕过英国直接南下——中国人已经在准备打仗了!横跨半球返回国内这对中国访问舰队来说困难是极大的,整个舰队也只有邓世昌在数十年前接回北洋从英国订购战舰的时候才有过,不过那个时候战舰性能虽然落后但沿途没有人为的战争危险,并且还可以获得足够的补给,而这一次只有进入太平洋之后才会有大型补给船在南太平洋上为他们补给。

    中国舰队消失在北大西洋上之后,英国政府的神经立刻绷紧——英国人自然不会考虑中国舰队会返回本土,如果要换位思考的话,恐怕任何一个海军指挥官都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踏上回国之路,这对战舰的性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最稳妥的办法便是留在德国港口内等待事件平息。英国海军部判断中国舰队可能会在大西洋上游弋,一旦战争爆发这支舰队将会变成破交舰队,以此来割断英国同南北美洲的贸易,并且对非洲和地中海与大西洋航线构成相当的威胁。

    为了更加有把握,中国海军参谋部委托昌源远洋公司在智利的大型货轮取消铜矿石运输任务,在当地购买粮食、水、煤炭和各种物资,装船之后南下和恩角——因为远洋公司的船舶也装备了无线电设备,虽然性能不怎么好,但它不会超过巴西,只在阿根廷附近的海域游荡,运气如果够好的话,也许可以碰到中国舰队就地为其补充一定的补给。当然煤水等物资还并不是中国舰队急需的,关键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