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六章 离讯(第2/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新舰尽可能的保密之外,就是对自己舰队的老旧战舰进行甩卖,就算便宜一点总比烂在自己手里拆废铁要强得多。

    除了价格稍微贵点,德国方面对于蒙古级战列舰是没有任何怨言的——中国保证其订购的蒙古级战列舰将会和中国已经服役的战舰各项性能完全一样,不会像英国那样在外销战舰上做各种小文章,因为德国和中国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正好符合谭延闿“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如果德国有足够的能力,欧洲就是德国的,但是在亚洲尤其是远东,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中国必须说了算,谭延闿不介意英国人的死活,向德国无保留的出口蒙古级战列舰对中国有利。

    二十年前北洋海军的基干定镇两大巨舰就是从德国进口的,而二十年后一艘蒙古级战列舰的利润就远超这两艘当时远东最为强大的战列舰订购价的总和。海上装备市场对国内经济的拉动是看得见的,这也有利于巩固中国造舰水平,从而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其继续追踪世界先进造舰技术,这也标志着中国造舰体系开始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未来的十年是剑拔弩张的十年,天下太平就没有军火商生存的余地了。

    至少在谭延闿看来未来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将会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高潮时期,只要没有内患,外部环境对于像中国这样想要建立工业体系又不乏资本匮乏的国家来说真是风调雨顺的好年代!卖给德国人的蒙古级战列舰是贵了点,但是连带附送全套图纸,里面有些东西连德国佬都没有尝试过——旅顺的专家就曾写过一份报告,上面明确显示除了中国和英国之外,任何想要在短时间内建造无畏舰的国家都不可能使用蒸汽轮机。面对时间和效率这两难选择,大多数国家都会选择忍受三涨机的缺点先让本国拥有无畏舰再说,这样一来等若德国直接站在中国的肩膀上在他们自己建造的无畏舰上直接使用蒸汽轮机,而不需要像中国这样为了验证这种可能专门建造了两艘验证舰。

    德国方面没有选择更改图纸,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中国战舰设计思想与之相近。虽然三连装主炮塔固然有远距离射击弹着点散布大的问题,但是在常规交战距离这中缺点已经被克服了,况且与英国的五座炮塔相比,防护面积要小上很多,可以节约出更多的负重来加强装甲——防护能力历来都是德国战舰设计思想所最为重视的。

    在中德战舰交易被公布出来后,英国的愤怒是正常的,这笔交易将本已经拉开的英德海军实力又缩小了,最为致命的是德国不会像英国那样在无畏舰的最初型号上单造一艘,根据德国修整的1907年度的海军法案,在今年下半年完成设计后,德国将会一口气开工四艘无畏舰——这一海军法案更加露骨的体现了德国追赶英国海上力量的野心,德国的造舰计划完全和英国针锋相对,英国本年度将会建造五艘柏勒罗丰级战列舰。

    若是一切正常的话,两年之后德国拥有的主力战列舰数量将会在历史上最近距离的接近英国,这是英国这样以海洋立国的列强所不能接受的局面。英国正处于财政紧缩状态,即便如此英国当局还是批准了第一海务大臣费舍尔爵士关于追加柏勒罗丰级战列舰的方案,就是为了在无畏舰时代一开始就要将德国远远的甩开,但是中国和德国的这笔交易使得英国的努力化为泡影。

    在中国蒙古号战列舰出海之时,英国已经意识到中德之间很可能会达成某些关于无畏舰的协议,但是直到最后的交易完成公开后,英国才知道自己错的是如此离谱——英国向来在外销海军装备上都留一手,几乎所有的英国外销战舰装甲厚度都会被英国舰炮正好击穿,中国居然将所有有关无畏舰的技术一股脑的打包卖给德国,并且为德国建造和中国一模一样的主力战列舰,这实在是出乎英国意料之外。

    英国人需要的是时间差将英德海军实力拉开,而谭延闿的要求则非常简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