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五章 投子(第3/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南洋华人在发家之后秉承中国人固有的传统开始重视后代的教育,这次送到海南岛的南洋华人子弟情况陆军在接收之后已经写成报告汇报到谭延闿手里了。这些华人子弟素质远比他当年在小站练兵的时候要强得多,要知道当时军中大字不识的人有的是,而这些华侨子弟读书识字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按照谭延闿的想法完全可以将他们训练成一批低级军官,以后回到南洋开枝散叶那就是中央的南洋嫡系。

    如果潜伏阶段准备的好,用不了五六年南洋华人便可以拥有一支非常强悍的武装力量,只要和土著有一点摩擦就彻底来个反屠杀,彻底确立爪哇华人的权威。至于外交方面自然有中央政府为他们撑腰——谭延闿并非是要将南洋归入中央管辖之下,但是至少也要做到让华人政权来掌握南洋。历史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除非谭延闿甘愿冒着被日本重新威胁的风险来放任日本发展,否则历史上日本横扫东南亚的场面是绝对不可能发生了。

    话说日本被中国以礼炮事件围困半年多,虽然中国并不限制外国船只进入日本,但是却断绝了中国和日本的海上交通,并且即便是悬挂外国国旗的船只也不能直接做到中日直航,而是必须绕道第三国才可以——这一规定虽然有脱了裤子放屁之闲,但是放眼日本周边要想绕道第三国最近的也要前往美属菲律宾,这一招几乎断绝了日本从中国得到任何物资的可能,而日本以前还有一些和中国的外贸往来也彻底被掐断了。

    中国的工业体系非常不完整,除了纺织业之外,几乎其它的工业绝大多数都是为战争而服务的,这也是谭延闿政府首先要确保国家国防安全的需要,就是纺织业面临越来越膨胀的中国市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日本的纺织业虽然尚处低端,但是却可以钻这个空子,日本对中国的工业品出口就集中在低端纺织品上,并且从中国采购便宜的农产品尤其是稻米运回日本。除此之外,日本还向中国走私白银、鸦片,中国的货币市场还没有彻底完成改革,尤其是在西南地区白银依旧和政府货币是并行的流通货币,日本用粗糙的银币来兑换中国货币以达到赚取其中差价的目的,这和当年谭延闿向恭王奕訢建议用含银量低的库银来偿还甲午战争赔款的办法如出一辙。

    中国封锁日本后,日本对中国的这点贸易渠道全部被封闭,日本的远洋船舶能力有限,中国航线被关闭之后即便是转口菲律宾前往中国,运费高昂并且在菲律宾还要收一次税,这使得日本纺织业遭到了重创,同时还有日本的航运业也是如此——日本国籍货船即便是转口第三国也是不允许进入中国的。中日贸易虽然在中国外贸比重微不足道,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是占了极大的比重,以往日本货很难进入中国沿海和内陆省市,但是一个朝鲜市场中国国内企业受产能和销售的限制鞭长莫及,对日本来说那是极为重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半年来的封锁,日本的纺织、航运企业破产连连,甚至还牵连到其并不发达的银行系统。最为致命的是因为得不到从中国进口的廉价粮食,日本国内开始隐隐有发生粮食危机的征兆——日本同样也有奸商,在中国开始封锁日本后,日本粮商便开始惜售,大米价格不断上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已经发生哄抢粮店事件,相信这种事情在未来会发生的更多,进而影响日本政局稳定。

    日本虽然和英国有秘密条约,由于日本远离欧洲大陆所以两国结盟并不像英法结盟这么引人注目,而且虽然有风声传出来,几乎所有的强国也都认为日英结盟肯定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结盟条约,就像十年前中国和俄国的盟约差不多。事实也证明了这种猜测,中国大肆对日本进行封锁,英国对此无动于衷,而日本外交官希望倚靠盟约来解决目前的困境反倒是暴露了这个盟约的存在。

    英日盟约虽然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