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章 外围(第2/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还没有等接到远东总督阿列克赛耶夫的命令便被中国陆军的第一军和京畿卫戍军围困在两城之中,而海参崴做为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整个战略立足点,明知道被围困后凶多吉少,但还是想要依托要塞防御和远东海军来进行拼死抵抗。

    最先到达海参崴战场的不是走铁路的参战部队,而是在肃清边界俄军之后控制图们江口的第四师,它们通过海运的方式直接在海参崴防御圈堡垒外围的二道沟登陆。在登陆期间没有受到任何俄军的攻击,第四师以最快的速度构筑了登陆场,各种火炮等重装备在随后的一天中源源不断的装卸在登陆场使得第四师迅速恢复了先前的战力,第二天便在绥芬河上架设了七座浮桥渡过绥芬河开始面对俄军海参崴要塞的外围阵地。

    虽然作为港口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历史悠久,但作为要塞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历史却只能追溯到1877年。这一年,东西伯利亚军区工程兵司令p·f·温特伯格上校开始筹划在这个远东重要的港口修建防御工事,他的设计方案交给v·p·希罗科夫上校来负责执行,一年后最初的海岸防御工程完成。

    此后,该堡垒的第一任工程兵司令k·s·切尔诺克尼日尼科夫加固了海岸炮兵阵地,并在19世纪90年代构建了第一个濒海永久性防御工事。1899年工程兵上校k·i·维利奇科设计了一个系统的陆地防御工事方案,在这一方案基础上,v·i·日加尔科夫斯基和s·f·奇日上校从1900年开始构筑要塞的几个主要堡垒:1、2、3号堡垒,4、5号多面堡,以及三个眼镜垒,堡垒之间由有胸墙保护的堑壕相连。此外,在俄罗斯山脉和萨佩尼半岛分别修建了“俄罗斯堡垒”和4号要塞,这些防御工事与同期修建的旅顺口要塞都颇为类似。

    在海参崴受到袭击的十六日当天,阿列克赛耶夫便命令西伯利亚第二步兵师在沿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双城子至海参崴一段构筑前沿阵地。第四师出人意料的在二道沟的绥芬河上架设了浮桥直接进逼之下,第二步兵师显然没有完成任务,在双城子至海参崴的铁路中点虾蟆塘与第四师的前锋接触并且展开了小范围的战斗。

    中国军队来的如此迅速实在是让远东陆军感到吃惊,除了加强兵力依托海参崴要塞防御圈构筑大量的野战工事之外,阿列克赛耶夫还开始了征兵扩军,所有能够拿上枪的俄国人都必须要参加军队并且对其控制范围内的中国商户开始抢劫。

    第十八日第四师全部渡过绥芬河,目标直指虾蟆塘,而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来完成运兵的中国陆军主力则扫清铁路周边各个俄军大小据点,直逼双城子城下,在这里他们将会对远东陆军第一师一个步兵旅展开攻势。

    受到第四师已经开始对虾蟆塘俄军第二师攻击的威胁,双城子俄军并没有选择向海参崴撤退,在挖掘大量堑壕和用树木与民房构筑的简易工事打算阻击中国陆军主力。不过在面对拥有大量野战火炮的第一师,部队在摆开后用一百多门火炮将不大的双城子外围俄军阵地犁了一遍,仅一个冲锋便将俄军死死的压在双城子内,并且开始展开激烈的巷战。

    双城子的房屋构造多是木质砖瓦结构,因为海参崴要塞防御圈的修筑需要大量的混凝土,虽然做为防御圈的外围,但双城子没有构筑混凝土工事。原本这里也是要做为海参崴要塞群的支点的,不过这里距离俄国的中心实在是太过遥远,连混凝土这样的物资都十分缺乏,更不要说武装双城子了。

    十八日整整一天,俄国步兵旅龟缩在双城子内承受了第一师猛烈的进攻,俄国守军颇为凶悍,第一师的突击队在进入双城子之后数度遭到沉重打击,但是在重火力的威胁下,俄国守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并且守城部队被分割成数个小块相互之间失去了联系。

    相对双城子,第四师面对驻守虾蟆塘的俄国第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