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未来
此时的孙中山刚刚三十六岁,不过在谭延闿的眼中,自己面前的这位一身西装革领,眼神略显深邃忧郁的中年人看起来比自己更有总统的派头。当然作为原本历史上的清朝掘墓人和民国国父,孙文是谭延闿在这个时代最想见到的人,看到他比看到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更令他兴奋。尽管孙文的历史角色中梦想家多过实干家,但在清王朝这个庞然大物面前能够为中国的未来而奔走呼号,这本身就值得一个人钦佩——也许他的能力比较有限,但是他的事迹却感动了更多的人追随他,向同一个目标前进。
孙文没有想到自己率代表团抵达天津之后,谭延闿居然亲自前来迎接,按照年龄对方比自己小了正好十二岁,但是长久居于上位的谭延闿在气度上一点也不逊色于孙文。谭延闿的举动让孙文一行人倍感鼓舞,相比之下中兴会对于谈判根本没有做什么准备,在实力差距面前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是自卑,而伍轩仁带回给他们的口信,中兴会上下的头脑们想都没有想便答应下来。在他们看来只要新的中国政府能够承认自己的地位这就足够了,他们还没有妄想到能够居广东一地来和谭延闿讨价还价的地步,正是因为如此谭延闿来天津迎接中兴会一行人反倒让他们有些激动。
谭延闿与孙文共乘一辆轿车,在卫队的护卫下行驶在刚刚投入使用的天津第一条柏油马路上,这条马路是由天津市政府使用塘沽炼油厂的沥青废物来铺设的,谭延闿也趁此机会将一直都在从事内燃机研究的天津汽车厂快速组装的小轿车拿了出来,当成自己迎接孙文的座驾。在这个马车时代,汽车无疑是很少见的,孙文去过美国也见过汽车,但是自己在中国乘坐的轿车毫无疑问还是头一遭——到目前为止在中国乘坐轿车的人满打满算还不足二十个,无一不是皇亲国戚或是清朝的重臣。
透过汽车车窗,在孙文看到街道两边的建筑物井然有序,很多都是使用钢筋水泥新建的建筑物,每隔几十米便有一个路灯,如果不知道还以为是行驶在欧洲的城市里,这多少让孙文感到新奇。
“孙先生有八年没有回国了吧?”坐在一边的谭延闿问道。
孙文收回自己的目光转头看着谭延闿说道:“不知不觉还真有八年没有回国了,这些年一直都在海外漂泊,要知道清政府还摆出了花红来买我的项上人头呢……”
谭延闿笑着说道:“那是以前了,现在满人政权已经倒了,我们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政权,一个没有皇帝的政权,像您这样有志于报效祖国的人,我们自然不能再延续清政府的那一套……孙先生来过天津南么?据说您曾经在甲午年面见过李鸿章,再次来到天津有何感想?”
“甲午年我是来过天津,先是在广州通过海防同知魏恒到上海认识了盛宙怀,还找到了郑观应,由此被推荐给罗丰禄和徐秋畦,不过李鸿章当时说‘军务繁忙,等打完了仗再说’……”孙文自嘲的笑了笑接着说道:“就这样我选择了远走海外开始谋求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八年时间天津的变化也很大,没有想到这里也能够坐上汽车了……”
“孙先生,这辆汽车可是我们中国自己生产的,它的每一个配件都是国产,而不是进口零件在中国组装!”谭延闿颇为骄傲的说道:“不过这辆汽车也就在这里跑跑,它对路面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是太颠簸了就会出问题,将来我们还要铺设更多的柏油马路,让全国都能够跑我们自己生产的汽车……”
也许孙文听到中国自产的汽车出了有些骄傲之外,没有谭延闿这么深的感触,不过谭延闿心中却知道这中间包涵了多少的苦涩,同时也是自己扭转历史的产物。也许是为了纪念,谭延闿将中国这第一辆完全自己生产的汽车命名为“红旗”,以后将会现在北京和天津完成城市柏油马路建设,同时修建连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