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九章 宝库(第1/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九章 宝库

    慈禧太后的骨头还没有这么硬,在士兵刺刀的威胁下,她还是乖乖的写下了给董祥福和聂士成投降的懿旨,不过这个爱财的老太婆倒是对颐和园藏金的口风捂的挺紧,怎么问都不肯说,李韬只得在李莲英和其他太监的身上下功夫——慈禧太后作为女人最喜欢的是黄金珠宝,她对书画器物等方面的爱好没有多大兴趣,别看她老是赐“福”字给大臣,其实慈禧太后写的的东西是错字连篇,你不能指望这样的人向翁同龢的收藏水平看齐。不同的收藏兴趣就会产生不同的收藏结果,颐和园内密室的东西绝对不可能是慈禧太后和李莲英两个人便可以布置好的,绝对需要别的人来帮助,这就是李韬将李莲英等慈禧太后身边亲近的太监全部召集起来的缘故了。

    对于这些太监,李韬是不会有任何顾忌之心的——慈禧太后如果死了可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政治事件,但是这些太监就算杀个十个八个也不会有人注意的。李韬直接将问话的地点放到了牢房中,所有的刑具一摆,还没有等拷问的时候,这些太监就立刻屈服了,李韬问什么他们就回答什么,在他们的引路下,李韬率一部分士兵很快便在颐和园内找到了那个传说中的慈禧太后密室——-里面藏着价值至少一亿两白银以上的黄金、珠宝、玉器!

    因为密室的空间有限,所以里面没有多少白银,绝大多数都是黄金,还有各种玛瑙、翡翠等等你所想象得到的珠宝所加工而成的各种珍品,里面书画类的东西果然是少得可怜,但能够放到这里的书画品无一不是极品中的珍品。李韬他们在打开密室之后,每搬出一件物品都记录在册,最后统计完毕之后,所有参与之人都签字画押,连同李莲英在内也是一样。

    李韬从颐和园中出来的时候,感觉头昏脑涨,脚下有些发虚——任谁见了这么多的财富之后,一双眼睛还能够保证平时视力的,恐怕整个世界都找不出几个人来,你很难想象在一个不大的密室中,居然存放了价值一亿两白银以上黄金和珍玩,这是什么概念?!可怕的是慈禧太后的陵墓陪葬品还没有统计,就算李韬再没有见识,也可以想象得到那边恐怕还有价值天文数字的财富再等着自己去接收。

    “他妈的,难怪甲午战争会吃败仗,有这么多银子可以组成多大规模的舰队,可以组建多少新式陆军?折腾到最后李鸿章的北洋海陆两军基本上不复存在,还倒赔了人家三千多万两白银,真是……”李韬心中暗骂道。

    与李韬不同,谭延闿早就预料到京师高度集中的财富将会成为未来新建国家的国库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主张民族仇恨和对满清复仇,大屠杀不会得到任何对国家有益的结果,而且现在也不是三百年前的时代,关起门来强者可以对弱者肆无忌惮的掠夺、杀戮。不过谭延闿却明白自己必须要剥夺所有满清权贵的财富,不然他同样无法对国家交代——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满清就是一个蛀虫在吸食国家的血液,帝国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满人不事生产,他们只是作为军事力量存在而靠汉人供养他们,但是他们又不能做到抵御外辱。

    假如这也是一笔生意的话,谭延闿有着充分的理由收回所有的一切,对满清贵族进行清算,但只是经济上的。根据他的估计,仅仅就京师中的满清权贵而言,他们至少可以为未来的国库贡献超过三亿两白银左右的财富,但是李韬传来有关颐和园密室藏金的消息后,他不仅对可以完成三亿两白银的“任务”而感到充满信心,同时也和李韬一样,在心中将这些蛀虫骂了个狗血喷头。

    京师只是满清权贵比较集中的地方,随着满清二百余年的统治,满清权贵早已经扩散到全国各地,京师这边只是大头而已,没收满清权贵的资产是补充国库最好时机,同时除了富有的满清权贵财产之外,还有“旗地”——是所有权归属八旗的土地总称。旗地毫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