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晚清政治和国家的脊梁。
谭延闿感叹归感叹,但这个时候却不是他感叹的时机——他抽调了所有能够在天津调动的船舶立刻赶往鸭绿江口,在那里他致电杨超和萧轩,让他们抽出至少一个混成协外加两万杂牌兵丁在船一靠岸便立刻上船南下。李鸿章死了,谭延闿争夺天下的绊脚石又少了一个,虽然李鸿章未必会和自己做对,但总不能放着这颗定时炸弹跟自己过不去,尤其是李鸿章乃是唯一一个有实力跟谭延闿对着干的名臣,而且还是在京师外的名臣。
张之洞也有这个声望,可惜他现在身为军机大臣不可能跑回自己经营甚长的湖广,至于其他地方督抚手里既有兵又有人望的没几个,自己的岳父也可以算一个,可惜他手里的兵是谭延闿的,从上到下的各级军官均是北洋系统的人,说话不好听,只要四川的新军一旦得到自己造反的消息,他们不管老岳父愿不愿意,都会在第一时间“保护起来”。
内部争权夺利是必须的,而谭延闿也不打算就此放过日本,萧轩将会乘船随军前往广东,但是杨超将会作为对日地面战争的总指挥官,将会率领一镇又一混成协外加两万大致训练数月的杂牌兵渡过鸭绿江直扑朝鲜,他们将会对日本驻朝陆军发动进攻。
进攻计划几乎从杨超抵达吉林之后便已经开始策划了,在北洋海军出海作战之后,便得到了谭延闿的秘密授权,在得到中日海战最后结果之后,便立刻开始对日本驻朝陆军进行清剿。现在北洋海军不仅海上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同时也为北洋陆军进攻日军铺平了道路——邓世昌舰队会合海圻四舰之后将会封锁日本和朝鲜之间的所有航道,让日本无法增兵朝鲜也无法给予驻朝日军任何弹药等物资补给。
对于朝鲜的路径北洋陆军是非常清楚的,而谭延闿认为朝鲜作为东北三省的天然屏障,不仅不能落到日本人手中,而且只能为中国彻底掌握他才可以放心的开发东北的资源——这也就是谭延闿在致电张之洞之时提出的“将朝鲜变为中国一行省”的说法来由。
当然杨超的军队是兵强马壮,不说装备精良的正规北洋镇军,就是那两万“杂牌军”在经过数月军事训练之后,至少也有个当兵的样了——这些士兵都是和直隶三省的“杂牌军”差不多,都是由以前河防营、绿营等旧式军队转变而来,只是汰弱留强,年老、年幼、体弱、不良嗜好等等全部踢出军队,并且招募合格兵员加以训练。
虽然训练时间不长,但是谭延闿相信对于练兵已经练出油水的留德士官系而言,几个月的成果足够扫平这个时代日本陆军的虾兵蟹将了,更何况北洋陆军的装备一向是稳压日本陆军一头,迫击炮、手榴弹等等新式武器武装到了牙齿。谭延闿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唯武器论者”,在他看来自己训练一个士兵比对方训练十个士兵所花费的代价都要高,一对一的死拼他绝对吃亏,只要能够增强士兵战斗力的东西,他决不逊色——他的士兵就缺实战,只要打上两三次仗还能够活下来的,绝对会成为精兵,更何况有北洋正牌陆军来压阵,对付朝鲜半岛南部不过才一万多的日本陆军,这么多人是绝对够用了。
当然谭延闿为了谋求广东和朝鲜的利益,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越线”,这已经是明目张胆的在“造反”了,至少也是视朝廷于无物。等着这些事情都平静下来,朝廷肯定要和他算总账。换作慈禧太后可能会明升暗降,用小刀剌肉的方式一点点削弱北洋;要是光绪皇帝亲自操刀,聪明点会让自己进京一举砍了谭延闿再说,最没脑子的便是直接让自己交出兵权,然后再上断头台……
对于这些伎俩,中国历史上已经不知道上演了多少幕,反正皇帝和权臣之间总要有一个完蛋再说。无论结果怎么样,自己的名声在朝廷存在一天的情况下算是彻底臭到家,“妖魔化”对手是中国老祖宗已经玩弄了几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