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张之洞此时已经有罢黜科举的言论,但是在处理问题上,他还是按照谭延闿的做法一般——所开设的新式学堂中,专门设立一科国学,是以表示对传统的尊重,但是他们俩人在交换意见的时候都认为现在并不是公开提出废除科举的时候,只能够变相改变目前的教育状况。
设立国学科,这是谭延闿心中的一点念想——中国传统国学在很大程度上与科举考试息息相关,但是科举考试并不能够代表国学。谭延闿认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丢弃自己的传统,即便在现在日新月异、科学昌明的时代,做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是绝对不能够丢下的。想到前生的某些记忆,这使得他认为这是抵抗外国文化入侵,保证民族特立独行的一项重要措施,他要的是接受西方现代化教育,培养大量的人才,而不是以灭绝国学全盘西化为目标。
可能是受到从英国传来的中国向英国订购的“龙旗号”战列舰建造完毕,准备近期返回国内的消息的刺激,日本终于按耐不住开始不顾自己本国财政窘迫的现状,开始向英国订购更大更先进的战列舰——“三笠号”战列舰——因为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并没有取得历史上原有的战果,发动战争所带来的后遗症远不是清廷三千五百万两白银赔款所能够弥补的损失,受此牵连自从光绪二十年订购八岛和富士两艘战列舰之后便再也没有向国外订购新舰,而国内造船工业水平不过关,在日本政府的倾斜下商船的开工量都不足,更无法建造像样的巡洋舰,只是为了弥补日本联合舰队的防守战略建造了三艘小型炮舰。
因为无法取得第一手关于日本三笠号战列舰的情报,只是龚照援多方打听得出了三笠级是富士级的强化版本的结论,谭延闿对此并没有采取跟进的购舰计划,在他看来这种缩水版的君权级实用价值并不大,而对付日本人使用高速装甲巡洋舰似乎更划算——日本毕竟是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一旦战争爆发海上交通便是其生命线,而就像谭延闿与亨利亲王辩论的时候说得一样“陆军是命中注定要被海军发射的炮弹”,日本发动战争必然要采取海运运兵。
北洋海军越来越壮大的强力装甲巡洋舰便是日本的心腹大患,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战列舰编队护航,日本就没有发动战争的本钱。要想平衡两者之间的差距,要么日本拼命购买战列舰,以其战列舰编队护航来压过北洋海军,这显然不大现实——日本日常的海运和战争时期的运兵,这需要多少战列舰来护航?在目前看来除了英国有这个实力之外,至少远东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靠战列舰护航来压过北洋海军的。
日本海军的另外一个选择便是战争,这在谭延闿看来也并不现实,发生的可能性甚至比第一种还要低。谭延闿的自信并非来于正在返回途中的龙旗号战列舰,而是正在旅顺造船所内日夜赶工建造的两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他对这两艘装甲巡洋舰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也正是因为如此,靖海级装甲巡洋舰在建造资金超支的情况下,他第一次违反了自己定下的规则,动用工商银行美国分行自己的“石油资金”对其资助。
谭延闿对海军已经并非是当年一窍不通的时候了,由于他翻译了马汉海权学说的相关著作,并且抽出时间来研究海军,使得他在海军战略上的造诣非常深。尤其是与亨利亲王在胶州湾谈判期间相互探讨海军战略问题的经历,被亨利亲王誉为“远东第一海军专家”的名号——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中国人自己的封号是不值钱的,朝廷自上而下都对洋人给某个人的平价十分看重,就像谭延闿在建立新建陆军的过程中受到贝思福的称赞使得他在陆军声名鹊起一样,这“远东第一海军专家”使得中国的统治者和海军界的目光直接集中到他的身上。
在前生的记忆中,谭延闿对海军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航空母舰”、“无畏级战列舰”、“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