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更上一层楼,但这还需要实验来证实,如果实验的结果突破上千公里的话,那无线电报机投入实际运营的最后屏障也会被打破,这对德国人来说将会是非常难受的。
美国人能够为谭延闿争取到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美西之间的关系正濒临破裂,美国舰队所担负的菲律宾攻击任务也是迫在眉睫,不过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使得谭延闿有更多的空间来操作胶州湾防务。俄国人对于美国舰队停泊在胶州湾表示了不满,不过却没有强烈反对,倒是德国公使引用去年年末提出德国舰队在胶州湾过冬的请求被驳回的例子来询问为什么清廷不允许德国进驻胶州湾。
德国人的质询是很有分量的,在当时日本不能有效占领朝鲜而对东北形成巨大军事威胁,德国是有恩于中国的,德国人的质询被张萌桓以美国舰队仅在胶州湾过路补充物资并非长久停留而拒绝——张萌桓是翁同龢的所提拔的,在翁同龢进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后,原本在户部时代就被翁同龢所看重的张萌桓就更受翁同龢的器重,不过翁同龢对张萌桓有提拔之恩,但张萌桓却顶不住谭延闿的白银攻势,区区五万两白银就让张萌桓背叛了翁同龢。
当然张萌桓并没有明目张胆的背叛翁同龢,这在晚清官场上会很败坏自己的名声,不到万不得已他是绝对不会公开和翁同龢决裂的。他依然是翁同龢的“好学生”,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谭延闿却直接控制了翁同龢手下唯一可以倚仗的“正确决策人物”——与文廷式、志锐这样的传统空谈清流不同,张萌桓由于其担任过出使美国、秘鲁等三国的职务,有一定的外交经验见识可比每天闷在书房中练字的翁同龢等人要强得多,所以在一些具体事务处理上可谓是翁同龢集团中的第一人。
这样一个有本事的人也逃脱不了“爱银子”的圈子,实际上谭延闿已经看透这个官场,只要不捅出天大的漏子,什么事情都可以用银子来搞定。“白银攻势”不仅可以让谭延闿结交荣禄这样本来就对他有好感的巨头,就连自己对手手下的大将也不例外——翁同龢是绝对不贪的,谭延闿也曾试图找他的污点,但这个出身盛产帝师和状元家庭的翁同龢家底深厚,根本无需他去贪婪敛财也可以维持优裕的生活。
当然身为文人墨客,对于古董的喜爱也是这类雅士的通病,有些昂贵的古董翁同龢还是买不起的,但他的皇帝学生会借着种种由头将宫中的东西赏赐给他。到了翁同龢这一代,翁家上百年来所积累下来的各种古玩字画已经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连谭延闿都惦记着等老翁死后就从他后人身上下手打算搬空翁家的收藏。
美国和西班牙之间的火药味虽然一天比一天浓厚,但却没有刺刀见血。张萌桓的说辞是瞒不过多久的,不过除了胶州湾之外,旅顺和威海卫都是北洋海防范围内的军港,美国舰队抵华之后根据谭延闿的情报德国人还有一定的时间才到胶州湾,所以美国舰队成为了自甲午战争之后第一个访问旅顺和威海卫的外国舰队。两国舰队甚至在威海卫附近海域进行了一次联合军演,就舰队战时编队、炮击等科目进行了友好交流,随后在德国运兵船离开新加坡的第二天美国舰队才到达胶州湾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补给”。
“德国攻占胶州湾必然是以舰队威胁陆军攻占为主,在参谋部的几次会议上我们都曾仔细商议过……以现在胶州湾目前的防卫力量而言,尽管炮台数量还比较少,但那新修筑的三座十二寸大口径岸炮炮台对德国远东舰队的威胁极大。这三门大口径岸炮虽然射速是比外国货要慢了些,但威力和射程还有周围附属的小口径火炮与钢筋水泥所构筑的明暗马可沁机枪工事所构成的防卫体系……胶州湾的海防工事比不上旅顺和威海卫这么完善,但想要凭借德国远东舰队和不足两千人陆军攻克这样的军港,是完全不可能的……”萧轩在谭延闿的身后用手指点着胶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