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九章 风起(第2/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可能是甲午战争大清帝国败的没有这么惨,各国列强瓜分中国也因为自己的种种预防措施而变得异常迟缓起来的缘故。不过该发生的终究还会发生,没有戊戌变法,帝党和后党在京师政坛上的斗争也愈发的针锋相对起来,只不过翁同龢手中少了康有为这张变法牌没有历史上这么凌厉的发难而已。

    沈静非常明白谭延闿话中的意思,现在朝廷还没有想着让谭钟麟挪窝,不过以直隶总督的沿袭状况而言,只要有个风吹草动,朝廷派出一个满族大臣来当直隶总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荣禄。

    “现在京师可是真的很热闹,西边那位自从甲午战争后,对朝政把持的更加严厉了,几乎有返回垂帘听政的时代,翁叔平的日子似乎不是那么好过,而西边对翁家的忍耐算是已经到头了……”沈静没有纠缠直隶总督的问题,而是笑着说着京师现在的情况。

    “呵呵,先让他们闹着,他们折腾的越厉害,我们这边反而会更加清闲的做些实事,如果他们闹腾不起来,反倒是我们这边的麻烦更多……”谭延闿苦笑的摇摇头说道:“不过这个翁师傅风光的日子应该快到了,他不是和康有为有很密切的接触么?翁师傅喝着四书五经的墨水长大,临老要说他会变法图强效法西方,就是打死我也不会信的,不过康有为等人的变法主张倒是他手中的一张好牌,关键是看他怎么出牌了……”

    “康有为?就是那个南海圣人?!呵呵,笔下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此人热心变法倒是真的,在广东的时候我就听过他的大名,不过当时事情实在是太多没有多少时间去关注他,倒是他的万木草堂办的很有名声,要是说起他的著作可是名不副实的……他本人倒不怎么样,可教出了几个好学生,尤其是那个梁启超,笔下有如神助,写出的文章发人深省极是漂亮,我看梁启超倒是比他的老师康有为有作为的多……从《万国公报》到《时务报》持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梁启超的那笔漂亮的文章倒是征服了不少读书人的心……”沈静笑着说道。

    谭延闿对眼下各种报纸上的“激进文章”可不敢恭维,以他前世的眼光来看,这些文章的激情是绝对有的,可惜体例上都是千篇一律,都是高呼变法救国,可惜实际内容上却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不过你也不能指望这些对四书五经努力了一辈子的读书人有什么太高的要求,他们大多数连蒸汽机都没有见过,搞洋务强国更是一个门外汉,但是他们的文章来做思想启蒙是足够了,至少让所有的人都有种危机感。

    “可惜咱们家大业大,不能和康有为等这些赤脚的比,一篇文章弄不好就会直接让我们的诸多努力付之东流……现在我们的《中外纪闻》在名声上虽然没有《时务报》大,不过胜在长久,西方有句话说的好,罗马城不是一天就可以建成的。我们也不指望读者能够一个晚上便可以睁开自己的双眼看世界,这小火慢炖同样也可以慢慢的改变人们的观念,尤其是我们的报纸的读者大都是官员、幕僚和有影响力的文人,慢慢的去影响他们就好了……”

    沈静点点头说道:“这话也确实是真的,《时务报》一发行就引起了轰动,连老牌的《申报》都被它远远的甩开。言辞之激进犹如大炮一响将正处在迷梦中的人给惊醒一般,它的读者都是非常年轻的读书人,而一般的青年学子都奉《时务报》的义演一词为圭臬。也许这火烧的这么旺,一下子便把柴火给烧成了灰烬,办了没几天便办不下去被禁了,这实在是有些可惜……”

    “文渊兄倒是非常看得起这个梁启超啊?”谭延闿打趣的说道。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大名谭延闿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可惜前生的记忆告诉他走他们这条线路终究只有败亡一途,搞不好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局面一起陪送进去。谭延闿倒是非常有信心按照原本的历史路线,在变法派发动针对慈禧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