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七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2/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在远东各个列强国家中,对于占据中国领土欲望的恰恰是这个曾经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直到现在依然向中国倾销鸦片的英国——索尔兹伯里首相对于占据外国土地显然并不放在心上,尤其是在远东,相比之下他更加关心欧洲事务,因为他已经嗅到欧洲上空出现的不和谐的气味了……

    “留英海军幼童”是谭延闿心中一个比较大的向国外派遣留学生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时代德国只能算是陆军强国,还不能说是陆军最强国,只有谭延闿才明白德国陆军巨大的潜力;而在海军领域,最强国则毫无疑问的是英国。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李鸿章当年在坐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个位子的时候,一直就对闽人把持海军耿耿于怀,但是却没有什么好办法。现在轮到谭氏父子面对这一问题,谭延闿并没有什么地域关系,因为从直隶总督府幕友堂的组成成分上来看,有四分之三的幕僚都是出身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湖南人不是没有,而数量上相对其他省份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地步。

    经过甲午战争的几次大规模海战之后,北洋海军的高级将领们用自己的鲜血证明了他们的骄傲——他们是受到正规海军军官养成培养出来的高级将领,尽管他们有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缺点,包括没有经过正规教育的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在内,大批的军官以各种方式殉国。这使得北洋海军不得不提拔一批军官来弥补其损失,同样也极大的削弱了福建人对北洋海军的控制,当然现在北洋海军高级军官比重依然是福建人第一。

    即便如此,谭延闿依旧是感受到一种压力,同时也是他心中想要将北洋海军变成自己嫡系的野心在作祟,他希望能够从天津水师学堂中选取优秀的毕业生,构成留学英国的主力军。在籍贯上,天津水师学堂主要还是以北方人为主,在谭延闿有意识的调整招生比例之后,北方人占了六成,可以想象等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经过留学回国将会成为北洋海军的新鲜血液,加上谭延闿的有意扶植,不出十年北洋水师内部高级军官的籍贯比重肯定会被打破。

    “也许李鸿章当年也有这种想法,可惜他却没有时间来进行运作……”谭延闿看得出来,天津水师学堂不是凭空就有的,多半是李鸿章出于打破福建人把持海军主力战舰管带的一种努力。

    谭氏父子不是李鸿章,李鸿章和曾国藩大搞裙带关系也是出于自保的需要,不过相对于曾国藩的心灰意冷,李鸿章显得更加老油条一些,凭着北洋的实力他愣是敢向朝廷要官、要封赏,这在曾国藩身上是极为罕见的。谭氏父子又是另外一种类型,在谭延闿的主导下首先是要做实事,至于地方派系或者是形成自己的裙带关系,那是放在最末尾考虑的,这样的用人策略更加偏向于张之洞,同时也是让朝廷对于近在咫尺的北洋放心。

    谭钟麟原本也想要想李鸿章一样学习,搞搞地方裙带关系,弄出另外一个版本的湘系来,但是谭延闿随意说了两句,谭钟麟就放弃了。谭钟麟也意识到这样凭能力用人比靠裙带关系要好得多,至少不会给政敌以太多的攻击机会,尤其翁同龢正在瞪大眼睛看着他们父子——搞裙带关系必然会涉及到贪污受贿,如果谭氏父子自信自己的地位是翁同龢不可动摇的,那他的裙带呢?三番两次下来,估计自己的名声也就和李鸿章相去不远臭大街了。

    英国的拒绝是非常有礼貌的,这完全看在中国朝廷马上就要通过的重建北洋水师的那八百万两先期拨款的面子上。赫德已经写信致函索尔兹伯里首相,“目前掌握北洋大权的人是现任北洋大臣的儿子,这个古老帝国的新科状元,他对于重建北洋海军的态度非常有意思……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止一次的向我表示他对英国皇家海军的君权级战列舰非常感兴趣,如果可能的话,在中国海军拨款下达之后,北洋海军将会至少购进一艘君权级战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