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章 状元(第2/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支持后,同俄国驻华公使喀希尼接触,并且表示若是俄国能够联合其他列强国家对日本施压,迫使其在朝鲜无法驻军或是做出一定的让步,清政府将会继续保证李鸿章曾经做出的承诺——在朝鲜给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一个出海口,并且以租界的形式出让九十九年,还会应允西伯利亚大铁路有限度的经过中国与朝鲜的边境……

    七天后,新贡士们已经在礼部堂官和读卷官的带领下,鱼贯进入太和殿,而谭延闿则走在了最后一个——殿试将会是新贡士们最后一场角逐,为了准备这场考试,家住得远的或是来京寄宿比较远的,在得知已经会试取士之后,便立刻搬家在朝门左右附近找房子。谭家在京的住址就在宣武门外南横街的胡同中,距离天街只有半步之遥,他是懒得再为这场考试再搬家的,等他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最后几名了。

    太和殿为皇朝正殿,朝廷每一次的大典与庆贺毫无例外的都会在太和殿举行,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殿试,同样也是在太和殿中举行。

    说起来这殿试试题随着国家的命运也是在不断的演变,以前没有列强威胁之前,殿试的策问不过是崇学、吏治、民生、靖边等大而空泛的题目。随着鸦片战争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国门之后,这殿试策问中的试题也开始慢慢的走向实际——“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说实在的,在谭延闿看来就这些试题放在百年以后也是极为有水准的题目,当然殿试的试卷上还有几道其他的题目,不过就这两道题目来看,谭延闿估计可能会难死一大帮人——这些皓首穷经的贡生们读了一辈子的四书五经,哪里懂得什么外交啊?当然也有很厉害的人物——杨锐,谭延闿在军机处曾经有过几次交往的杨锐在他心中就是非常厉害的家伙了,而且还是张之洞通过前军机大臣张之万进入军机处办事,他的水平在谭延闿看来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在谭延闿拿到题目后,心中计较了一番后便下笔开始答卷——这一次他可不是用那饱满的颜体楷书来答卷,别看光绪皇帝在太和殿的宝座上正襟危坐,但是这卷子出状元可没他什么事情的,最终谁是状元这都要看老太太的对谁来点头了。慈禧太后见过谭延闿,这是他在这群贡生中最大的优势,现在也不是戊戌变法谭嗣同现在还没有冒头,老太太对姓谭的人还没有什么恶感,剩下来的就看字体了,他这次可是用的就是仿慈禧的细笔书法来答卷。

    面对最后一场考试,谭延闿也是精神亢奋——这将是他在科举考场上的最后一战,先前的解元、会元他都拿到手了,他也不奢望能够弄到状元,但是进士是绝对不能跑的,否则还要等上三年,搞不好碰上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将科举考试给停了,虽然后面还有机会,但是还要受这么多年的煎熬,那他是绝对不甘心的。在拿到题目后,谭延闿觉得笔下有如神助,两三千言的策论几乎是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答完卷后仔细审视了一番试卷后,没有什么犯忌讳和错字之类的错误,他便起身交卷——当他交卷的时候,在场的所有考生都朝他看了过来,这家伙在科考场上是每一次都第一个交卷,别人还没有落笔呢,人家就交卷了,这实力差别会有这么大么?!

    转天紫禁城西暖阁,今天慈禧太后的心情格外的好,这一天不用总管太监李莲英催请,就自己起身了,而且最为宠爱的荣寿公主也一大早就来到西暖阁中请安——恭亲王奕訢对于谭延闿还是非常重视的,将近半年来,这个年轻人在他身边真是帮了大忙,有很多自己不便去做的事情,尤其是像重新起复刘铭传和外连张之洞主和,这些事情都是谭延闿出面搞定的,现在谭延闿将会面临最重要的殿试,所以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