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告密(第3/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局,反正有辜鸿铭可以召唤,进入织布官局详细考察自然不在话下。

    “组安吾儿:来电吾已经收到,武昌之地不必久留,可先行返回福州。然听闻京师言官徐致祥弹劾张香涛属下赵茂昌与广东藩司王之春贪赃枉法,张香涛苛待属下之罪。京师已经派人分别到两广和湖广密查此事,吾儿若是心仪张香涛之作为,当可酌情奉告使其有所准备……”

    谭延闿手中拿着电报——这是老头子来的电报,老头子在翰林院待的时间不算短,他也听老头子讲过徐致祥,不过只是寥寥数语而已,徐致祥比他晚进翰林,那句“怕铁路破坏风水”之说正是徐致祥那里传出来的,所以还有些印象。以老头子在翰林院的关系,这绝对不是徐致祥告诉老头子的,恐怕和翁同龢有很深的关系,所以才有“酌情”两个字,毕竟翁同龢和老头子的关系可是摆在明面上的,张之洞和老头子之间没有太多的交集!

    “地方督抚想要坐得稳,和办不办洋务没有太多关联,这言官只看伦理道德,办洋务少不得要得罪言官,所以地方督抚要对京师里面的情况把握清楚才好……”谭钟麟那看似无意但别有深意的话再次在谭延闿的耳边响起。

    “老头子看来在京师有人做耳目啊!”这个时候谭延闿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同是总督,靠山都是慈禧太后,李鸿章和张之洞的身上背了这么多弹章——李鸿章的目标太大,淮军都进了天津,就连老太太对他都有些不放心,挨批那是应该的;张之洞为人恐怕真的是很傲慢,得罪人也是清理之中。李鸿章可以仗着地理和他身后的北洋军事力量做后盾保住自己的权位不失,但是张之洞可就非常值得推敲了。至于老头子,不顾得罪慈禧的风险也要别别吴棠的苗头,这种事情是清流最喜欢看到的,利用清流来壮自己的声色建立过硬的名声,然后再用慈禧太后的威名来建立自己在仕途上的保障,这手左右逢源的本事让谭延闿叹为观止。

    “香帅一心为国路人皆知,徐致祥这道参折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不过我也曾听说王藩台为人精明的过分了点,难免招人诽谤;至于赵文案也听说他在广东的时候和赌坊的老板在帏赌一事上有些牵扯……所以以晚生之见,不能轻视徐致祥这份折子!”梁鼎芬说道。

    在他的对面所坐胡须花白的瘦小老人便是名震湖广的张之洞,这个以前被属下看作是气壮如牛的老人现在看来精神却并不好,这几天的事情让他的精力颇有些耗费,再接到这个消息后,他心中感到实在是太过疲劳不堪了。

    “他已经走了么?!”张之洞并没有回应梁鼎芬的话,有些心不在焉的问到。

    “今天早上晚生见谭组安的时候,他就已经订好了下午去上海的船,现在已经走出很远了。”梁鼎芬知道张之洞在问谁,所以便如实说道。

    谭延闿最终还是决定将这个消息告诉张之洞,没有别的原因——翁同龢必然会倒在慈禧与皇帝的政治斗争之下,而张之洞距离政治风波的中心点比较远,戊戌变法也不会干扰到他,这个晚清名臣以后还会走得更远。从个人感情上来说,在谭延闿的眼中,张之洞是个干实事的人,而翁同龢则是光动嘴皮子,况且山高皇帝远,得罪了翁同龢也未必会受到报复,挺个五六年老翁同志就被慈禧太后炒鱿鱼了,再说翁同龢能不能知道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谭延闿对张之洞的从政生涯详细情况了解不多,但是他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老张同学在湖广总督任上可是待了很长时间,如果这次弹劾张之洞是他所不知道的历史事件,那最终张之洞也会化险为夷,卖个情面给张之洞,更加有利于自己以后在湖南发展,况且他还惦记着老张同志手中的钢铁厂,提前打好关系是必须的,这次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谭延闿自己并不知道,这是历史上“徐致祥大参案”的开端,这场大参案对于张之洞来说确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