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乡试(第3/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帮不上你什么忙,只能够帮你做些必要的准备……组安,进去后不要慌张,慢慢的答题,我听外面的人说了,你可是誉满湖湘,那些胡子花白的老学究都一个劲的称你是神童、奇才,只要你能够安下心来考,这个举人就姓‘谭’了……”

    谭延闿听后知道这是舅舅在安慰自己不要在临考的时候慌张,这让他想起在前生高考的时候,父母在考场外宽慰自己一样,一时间竟然呆住了,不过他的自制力很强,只是一晃眼的功夫便回过神来,笑着对李安清说道:“舅舅,我现在好着呢,等过两天你就知道这举人其实就姓‘谭’,而且名字就叫谭延闿!”

    一时间连同福伯在内,三人都有些开怀的笑了,与周围那些精神紧张的秀才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纷纷向这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虽然受到这么多人行“注目礼”,不过谭延闿却一点也不在乎,想前生也是从千军万马中考上大学的,如果按照入取比例而言,举人的入取率明显要高于一个省才录取不到十人的“北大协和”的入取率……

    谭延闿没有注意到,在这周围一片异样的眼光中,有一个打扮的非常斯文秀气的“考生”一直用关切的目光注视着他,直到他大步走进考场,考场的大门才隔断了对方关切的目光……

    “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谭延闿手中拿着试卷,第一部分是五言八韵,这种试题就是在会试中也还是有的;后面的便是用著名的八股文来写策论了。对于五言八韵这部分内容,完全是看个人的才情如何,谭延闿平时也没有少练,尤其是在作诗的时候倒是让他有种错觉—作诗远比他写文章要容易多了,这种感觉说不上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但是事实也是如此,连老头子都说他作诗的水准要比以前进步堪称神速。

    本来谭延闿最为担心的五言八韵部分在他拿到试卷之后立刻便有了思路,一气呵成便是两首令他非常满意的诗文出现在试卷上,这倒是把谭延闿自己给吓到了。不过他也没有多想,而是想办法对付最重要的那部分——八股策论,从试题风格来看,这道试题绝对是洋务派的人出的试卷,不然连外交都上来了,这要是放到后世来让高中生来回答,那非要乱套不可,可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这科举考试也是不是一般人能够玩得转的……

    考场的布局是一个个“鸽子笼”样式的,不过谭延闿感觉监考的官员都喜欢往自己这里跑,一会儿就来一个,给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身穿为五品白鹇补子官服的中年人,很瘦,面色冷峻。谭延闿直到白鹇补子官服是五品文官的,地方文官只有知州才穿这种官服,可是这种地方绝对不是知州能够来的,唯一的可能便是京官——而且只能够是翰林院侍读之类的官员。

    想通这一节后,谭延闿便知道站在自己身前的人是谁了——湖南学政江标!学政这个职位在复杂的官僚体制中非常特殊,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是清廷派往各省,按期至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均从进士出身的官吏中简派,三年一任,不问本人官阶大小,在充任学政时,与督、抚平行。方汝翼曾经向谭延闿介绍过,江标是个翰林侍读,正是从五品官衔,能够在这里看到江标,这也很正常,若是一个知州出现在这里,恐怕明天他这一身行头就保不住了。

    江标的到来并不能够让谭延闿感到惊讶——他老子是闽浙总督,官阶正二品,他在闽浙总督府中见过的抚台、臬台、藩台也都是从二品,其他地方官吏比从五品高的多了去了,他接待起来也是进退有据,凭着在闽浙总督府的地位,一个四品官员来巴结讨好自己一点也不出奇,就是学政大人,如果算上老丈人的话,他也见过两个了,没有什么出奇的。

    江标站在谭延闿的对面,从他来这里,谭延闿只是抬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